6月21日上午,“关爱守望·戒毒‘从心’开始”主题公益活动暨戒毒公益使者专家工作室授牌仪式在杭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举行。市戒毒所所长孙宁心致辞,禁毒支队、监管支队、戒毒所负责人分别为“市妇联工作室”“罗红英专家工作室”等授牌。赵志毅教授、市妇联专家代表戒毒公益使者发言。
近年来,杭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挽救一名吸毒者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工作理念,以帮助戒毒人员“洗涤一次心灵、强健一副身体、掌握一门技能、养成一项爱好、重塑一个健康人格”的“五个一”为工作目标,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改革创新,逐步形成“素质培养学校化、体能康复多样化、技能培训社会化、自我管理兴趣化、心理咨询个性化”的“五位一体”戒毒教育康复模式。
帮戒毒人员“洗涤一次心灵”
杭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戒毒人员生理、心理特点,科学设计了以“法制教育、毒品预防与卫生健康教育、行为认知教育、社会适应与道德教育”为主的教育内容,营建教育康复四条主线。组织戒毒人员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合同法、婚姻法、社会保障法等与戒毒人员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戒毒人员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传授禁毒戒毒基本知识,帮助戒毒人员了解毒品的特性和危害,宣传艾滋病、性病、常见疾病防治知识,帮助戒毒人员自觉树立戒毒意识,形成健康生活理念。
举办“书正、修身、知行、孝和、诚信”等主题的国学讲座,音乐、书法、绘画、科技等知识讲座,以优秀的国学经典和现代文化浸润戒毒人员心灵,提高戒毒人员文化素养,激发生活热情,树立健康生活态度。
帮戒毒人员“强健一副身体”
杭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把一天24小时划分为16个时段,每个时段明确活动内容,每日8:30-10:00,13:30-14:30安排队列训练、文体活动,保证戒毒人员每天不少于2小时室外活动时间。完善户外活动场地,每个戒毒区配备单独活动操场。根据天气等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户外活动时间和场地,在各戒毒区“四小室”开展活动。
每日常规锻炼和每周兴趣活动以各戒毒区自行组织为主,并纳入专项工作排行榜;体能康复工作小组每月组织全所性主题活动和半年度运动会等,并落实每月考核。脱毒期戒毒人员主要考核队列训练、行为养成,康复期戒毒人员则以仰卧起坐、俯卧撑、跳绳等为考核项目。今年以来,各戒毒区自行组织活动900余次,全所性体能康复活动11次。
培养戒毒人员团队协作意识。在队列训练、跑步等传统体能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开展球类运动、广场舞、太极拳、健美操、瑜伽等运动,定期组织全所性趣味运动会,以及拔河、队列会操等竞技类活动。提高戒毒人员身体素质,磨练意志,有效改善负面情绪,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帮戒毒人员“掌握一门技能”
以场所安全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戒毒人员意愿,合作开设美容、美发、烹饪、烘焙、仓库管理、花卉栽培等安全系数高、易学易懂、实用性强,既能自主创业,也能打工就业的技能培训项目,提高戒毒人员出所就业的广泛性和灵活性,增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信心。
培训课程结束后,组织参训戒毒人员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由省市职业技术中心在我所设置专门考场,考试通过后可获得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鉴定资格证书。今年已有119名戒毒人员参加美容、美发、仓库管理、花卉栽培职业技能培训,并参加职业鉴定资格考试,考试通过率达到96%。
帮戒毒人员“养成一项爱好”
在“大封闭、小开放”的管理模式下,充分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挑选文化素质较高、戒毒意愿强烈、表达能力较好的戒毒人员作为“小教员”,以点带面,搭建“民警+小教员+全体戒毒人员”的管理教育模式,有序组织自我管理活动,形成相互激励、相教互学的良性教育氛围,提升戒毒人员自我管理、自主戒毒的意识和能力。
在全所各管理大队设置图书室、文体室、书画室、棋牌室等“四小室”(女子戒毒区增加瑜伽室形成“五小室”),为教育康复提供固定场地,营造浓厚氛围,常态化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其中,我所与杭州市图书馆合作设立流动图书室,新增图书1000册,并定期更新,丰富了戒毒人员图书阅览的类别和数量。在戒毒室内创建“学习园地”,组织戒毒人员编辑、制作墙报,组织戒毒人员自编《心灯报》,开设“守望电台”,打造学习、思考、交流平台。
排摸戒毒人员兴趣爱好,组建太极拳、瑜伽、健美操、书画、音乐等20余个兴趣小组,每个戒毒人员至少参加一项兴趣小组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充分挖掘戒毒人员艺术潜能,发挥艺术的熏陶、激励作用。同时,组织戒毒人员每周开“班务会”,写“周记”,进行相互监督提醒,增强自律意识,促进戒毒区秩序规范文明。
帮助戒毒人员“重塑一个健康人格”
针对涉艾戒毒人员,主要向其介绍艾滋病病理情况及治疗前沿技术,增强抗病信心,通过点滴关怀感化教育,使艾滋病戒毒人员不断增强自尊,树立自信,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针对难管重点戒毒人员,在充分掌握其心理状态的前提下,帮助戒毒人员分析吸毒的心理根源,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改变错误认知,改善人际沟通,提高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戒毒人员李某,36岁,云南人,2017年3月入所,曾因抢劫罪、故意伤害罪被少管6年,因吸毒被多次拘留,3次被强制隔离戒毒。曾是金三角地区雇佣兵,生存环境残酷,造成极端性格,怀疑和报复心理严重,偏激冲动、睚眦必报,有明显暴力倾向,刚入所时与同室人员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对抗管理表现明显。家中只有母亲和姐姐,与家人关系差,失联多年。
管教民警从心理辅导入手,帮助其回顾成长经历,分析原生家庭对其造成的影响,找到“心结”所在,鼓励他重建与家人的联系。李某在与管教的多次深入沟通后,逐渐打开心扉,开始信任管教。在一次谈话教育中主管管教了解到他有一亲戚在云南某地派出所工作,通过警员信息库查询到该人,帮助他联系上家人,又做通家属工作促成了一次难得的亲情会见。会见后李某表现更加积极,管教因势利导,鼓励其扬长避短,发挥弹吉它等文艺特长,参加音乐兴趣小组,并在集体活动时表演,帮其逐渐找回自信,树立积极健康心态。在管教的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李某成为骨干学员,还是劳动生产能手,所在戒毒室被评为优胜班。
积极开展对出所戒毒人员的跟踪帮教,出所前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测评和问卷调查,评估复吸风险,通过场景模拟促使戒毒人员思考如何预防复吸,分析防复吸“弱项”,提供参考建议,赠送格言警句等。提供24小时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师电话,及时电话跟踪回访,掌握出所人员的生活就业情况和心理状态,适时进行心理干预,有效预防复吸。全所跟踪帮教180余人,仅女子管理科,近年来已电话回访2000余次,跟踪帮教71人,最长未复吸14年,3年以上未复吸7人,2年以上未复吸20人,1年以上未复吸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