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大师捐百万藏品 学校推35门课程 杭职院开起非遗馆
发布时间:2019-04-24 14:34:15 Wed  来源:杭州网

“繁体字的‘傘’有五个‘人’字,以前男孩成年时父母会送他一把油纸伞,希望他能撑起整个家;女孩出嫁时父母会送两把油纸伞,希望她‘有子’多福。”2006年被列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杭州油纸伞,背后蕴含着父母对子女的深厚期望,而要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近它们、学习它们。

4月24日上午,浙乡非遗馆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内正式开馆。这是目前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高校中鲜有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集互动展示、宣传教育、创新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

作为展示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常设基地,浙乡非遗馆依托浙江地区的文化底蕴和非遗传承,结合吴越景致和杭州特色,融入杭职院理念和空间结构,采用实物、图片、视频及现代声光电、VR、3D等手段,多方位展示非遗项目,通过弘扬、互动、展演、传承、培训、反哺教育、文创等活动复兴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担负起传播与弘扬非遗文化的育人重任。

场馆占地一千平方米,共陈列了300余件、总价值超过五百万元的展品,包括唐代的越窑腾龙尊、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的篆刻印屏、全形拓技艺传承人屠燕治的重拓邓孟壶、“龙泉青瓷”传承人龚益华亲手烧制的兽耳双环六方尊、“缙云剪纸”传承人刘夏英耗时两年制作的“九龙图”……这其中有出自十余位非遗大师、非遗传承人之手的精品之作,也有多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收藏爱好者的珍藏品,涉及金石篆刻、龙泉青瓷、雕版印刷、剪纸、全形拓、油纸伞、漆艺术、开化根雕、中式旗袍、中国丝绸等10个列入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对杭职院的学生来说,非遗是一项很重要的文化素养类课程,他们以选修课的形式,跟随非遗大师们学习旗袍制作、金石篆刻、油纸伞制作等项目,在技艺的传承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

2016年底,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携手西泠印社,联动10所院校,启动建设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传习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非遗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非遗传承人四方合作,汇集整理各传统手工业介绍、发展历史、名人名家、代表作、人物专访、工艺流程、作品案例等资源,开发雅修鉴赏、操作视频、教学课件、微课、动画、习题库、试题库等颗粒化素材资源12000余个,开设《金石篆刻》、《中式旗袍》、《雕版印刷》、《中国丝绸》等35门课。

“非遗博物馆是传承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杭职院党委书记金波表示,学校将努力把浙乡非遗馆打造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和传承平台。而在当天的开馆仪式上,杭职院也与西泠印社、南宋钱币博物馆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致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力度。

作者:首席记者 王川 通讯员 周曦  编辑:徐洁
4月24日上午,浙乡非遗馆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内正式开馆。这是目前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高校中鲜有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集互动展示、宣传教育、创新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