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的“龛山会战” 1940年2月17日,日军与中国军队在龛山、衙前一带展开激战,史称“龛山会战”或“凤凰山守卫战”。 民国以前,萧山、绍兴地区是典型的水乡,湖泊密布河汊纵横,龛山山脉是萧绍平原的天然屏障。凤凰山是龛山山脉西南角的一座小山头,当时驻守龛山一带的军队是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团第八支队,大约有4千多人。由绍兴地方部队组成的第五支队,余姚地方部队组成的第六支队奉命前来增援,龛山周围的中国军队一度达1万多人。日军向龛山发起狂攻,用大炮轰炸、铁甲车轮番冲锋,抗敌自卫团死伤惨重。2月19日,传说有另一路日军乘船从绍兴安昌赶来,正在如意寺登陆。这让守军以为日军已经从另一处渡过钱塘江,正在进犯绍兴,“龛山会战”在他们心中顿时失去了意义,军心开始动摇,自卫团阵脚大乱。第五、第六支队撤出战斗,第八支队被打散,千余士兵战死。凤凰山弹丸之地,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2017年6月7日,笔者来到位于河上镇凤坞村“萧山抗日战争纪念馆”找寻第八支队的线索,义务管理员董维正老先生打开大门。在琳琅满目的墙上,悬挂着三幅日军攻打龛山的照片,侵略者呈仰攻的姿态,照片或者是日军的随军记者所摄。纪念馆建成不久,年轻的馆长周寅先生在微信中说:三年多的心血,时间、金钱、精力,已无法估计。面对沉痛的历史,后来者在搜寻散轶的历史证物,用事实展览战争的残酷和侵略者的罪恶。 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团第八支队是何方神圣? 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在1938年初颁布了《国民自卫团组织法》,规定战区成立“国民抗敌自卫团”,《黄绍竑回忆录》有讲述:“浙江沦陷得早,所以这个组织成立得也早。我兼总司令,宜铁吾兼副总司令,后来又加派俞济时为副总司令,张谞文当参谋长,石楚生当秘书长,傅扬诚当参谋处长,杨长鑫当工程处长,孙宾当军法处长,杨义当总务处长,谭计全当政训处长,魏思统当经理处长。这个机关设在金华的成美中学里面,其所隶的部队,则编为八个支队。第一支队司令赵文龙(省会警察队改编),第二支队司令王梦、韩治(由各社训总队改编),第三支队司令黄权(由带来之卫士营改编),第四支队司令徐国远(新编),第五支队司令郑器光(绍兴地方部队改编),第六支队司令徐志余(余姚地方部队改编),第七支队司令朱炳熙(内河水警改编),第八支队司令胡运飞(广西部队改编)。”各县还设有大量的民团,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 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邮字1971批文同意浙江抗敌自卫团总司令由黄绍竑兼任。从自卫团的构成不难看出,这是一支杂牌军,由广西部队改编的第八支队,是跟随黄绍竑转战多年的广西子弟兵,应该有一定战斗力。浙江省抗敌自卫团初建时有2万人,到1939年鼎盛,兵力达到10万。钱塘江失守以后,抗敌自卫团三个支队在龛山集结,殊死一战试图为自己正名,又以失败收场。龛山不仅是第八支队的滑铁卢,也是浙江省抗敌自卫团的分水岭。“同年五月间,省临时参议会开会的时候,萧山失守的责任问题,就成了那次会议的中心目标。好多人对我提出严重的责问。”钱塘江失守,黄绍竑称之为“萧山事变”。 1940年 日军高原部队突入萧山祗园禅寺“担任守备钱塘江南岸的部队,正是抗敌自卫团的第五支队,仅一个团的兵力,而且后方又没有支援的部队。不要说是地方部队无法守住一个敌人必攻的要点,就是更多一些有力的正规军,也未必就能守住。我感到责任太重,问题太复杂了,于是呈请中央派员协助我整理,结果改编为四个纵队,由黄权,萧冀勉,裘时杰,劳冠英分任纵队司令。旋又改编为暂九军(辖三个师),及一个独立师,归中央直接负责指挥,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团总司令部,亦于三十年冬撤销。”(引自《五十回忆》) 事实上,眼见浙江省抗敌自卫团日益壮大,怕自卫团变成黄绍竑的私人武装,浙江变成广西第二,借钱塘江失守的由头,蒋介石命令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俞济时改编浙江省抗敌自卫团。俞济时的确是将才,手起刀落之间,就将国民抗敌自卫团整编成了自己手下的正规军。1942年5月,暂九军参加了“浙赣会战”;会战结束后,赴湖南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陈诚对该军进行整编;1943年2月,参加了“鄂西会战”……他们就这样走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