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曾经有过这样的悲惨和苦难! 祖父是一个手艺精湛的篾匠,在萧山沙地区的草荡(水泊湿地之意,钱塘江古河道)边缘,一个叫凉亭下的地方开一间竹器店。祖母回忆,祖父死于瘟疫,“上吐下泻,口吐红痰”。祖母从此守寡,那一年,姑妈8岁,父亲4岁。1940年前后,沙地到底发生了什么?笔者在文史堆里寻踪发现:那不是一场天灾,而是兵祸!家庭的悲剧,是沙地的缩影,是钱塘江两岸的缩影,当时整个国家处于危难。 1937年8月,日军在淞沪会战中首次使用了毒气。萧山沙地区是浙江最早遭受日军生物、化学武器袭击的地区。1939年6月7日,民国《萧山日报》报道《敌机投下白色絮状物头蓬靖江乡民中毒发生上吐下泻四肢麻木等症》:“本月7日,敌机在头蓬、南阳等乡,投下白色絮状物。兹经记者在头蓬、靖江、南阳等乡探询,据云,自此白色絮状物落下江后,有被触及眼珠者,不久,眼球即行红肿,旋达头部,其人即入昏迷状态。毒物落水后,有人饮之,即发生上吐下泄之症,并有四肢麻木抽搐等状。自此项絮状物发于水中时,即变为鱼鳞状之物浮于水面,翌日,可变为黏液体,仍浮在水面云。”6月8日,日军飞机轰炸赭山,在赭山、龛山等地投掷毒气弹。6月13日,日军在义盛、靖江乡上投下细菌弹。7月3日《绍兴新闻》记载日机在瓜沥一带又投下大量白色毒物。整个1940年前后,萧山全县疫病流行,《时疫杀人》一文记载:“疫势更猛,最普遍之病象者为上吐下泻,乃疟疾等症。更可奇者,凡犯疟疾者,皆口吐红痰,因之死亡相继……如霍乱、疟疾、伤寒等症,蔓延最烈,因此丧生者,亦日有闻。市上各医生,门厅如市。” 最新资料显示,侵华战争时期日军曾生产746万发毒气弹,有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二苯基砷、氢氰砷、二苯基乙酮、苯氯乙酮和三氰化砷八种标准毒气,瓦斯部队是侵华日军的常设兵种,遇到顽强抵抗,就由瓦斯部队施放毒气,是以日军攻无不克。除了化学武器,日军在浙江实施了惨绝人寰的生物战,混杂使用多种细菌,包括鼠疫、伤寒、霍乱、痢疾、白喉、炭疽等,曾造成大规模疫病蔓延流行。浙江全省超过6万平民死于生化袭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