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我们不是要把大脑装在城市里面,城市会自己生长出大脑。”杭州云栖科技创始基金会发起人王坚博士在“城市大脑与未来城市挑战 2018”峰会上如是说。
“城市大脑与未来城市挑战 2018”峰会是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云栖工程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学术对话,在城市大脑的诞生地杭州云栖小镇举办。来自政府、学术界、工业界的嘉宾共同探讨了未来城市的挑战与应对、城市大脑的探索和启事等议题。
城市大脑将为城市保留更多的自然资源
“为什么会想要把一个大脑装到城市里?我想城市大脑本质要讲的不是把我们今天要什么东西装到一个城市里面,今天所有的人都在想我们要把技术、把所有的东西装到一个城市里面?城市大脑不是要把我们模拟人的大脑装到城市里面,而是城市自己生长出来的大脑。”杭州云栖科技创始基金会发起人王坚博士说。
他表示,“城市大脑”今天听起来大家觉得跟人工智能有关系的事情,跟云计算有关系的事情,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直接的关系,只不过技术提供的手段而已。真正让大家思考如何为城市的发展保留下更多的资源出来,这些资源包括土地的资源、水资源、电的资源,所有地球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实都是“城市大脑”需要做的。
王坚认为,数据的资源变成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或者说是一个决定性的资源,因为再也不可能像过去40年一样,拿到那么多的物理资源来换取一个城市的发展。
“城市大脑”给了城市一次机会,去像电一样引入城市,这是我见到的最大的一次机会,其实电引入城市要比地铁引入城市对城市的发展影响要大得多。城市有那么多的挑战,不管是否愿意,30年以后世界70%以上的人都会在城市里面,甚至会更多。
“我也不知道以后一个城市会不会有车,有多少车,但是假如有的话,那每一辆车经过每一个路口的时候都应该替它算一算,它应该用什么方式通过,那个时候我想是一个城市算力时代的开始。”王坚说。
“算法是一座城市的智慧”
杭州于2016年率先开始了城市大脑交通系统的建设,2018年交通拥堵指数从排名前三跌到第57名。2018年10月,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杭州市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提出深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打造全国数字治理方案输出地,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样本。
杭州市公安局交警局副局长、城市大脑交通治堵领导小组副组长孔万锋为大家分享了题为《杭州的探索与创新——从交通治堵到城市运营》的主旨演讲。
“我们应该把城市当做是一个生命体,城市发展有其规律和特点,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有它的城市病。”孔万锋表示,城市应该有一整套完整或支撑城市化发展构建城市品质生活和高质量生活的质量算法,这个算法是一座城市的智慧。
“我们希望在基础设施当中城市管理更多从定性走向定量,就像今天早晨发生拥堵了,这个城市当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们这个城市发展很健康,那这个健康的指标到底是多少?所以我们把当前的用度以指数数出来,其中包括用电情况,污水排放情况,以及城市的幸福指数......这样更多的是走向一种定量管理。”孔万锋说。
假设统一时间杭州主城区现在的注册量是135万,实际在道路上一天跑的车子号牌有近190万,统一时间在跑的高峰时期有32万,7点35分时是21万—22万,这时候拥堵指数是1.4左右,但15分钟以后多了8万辆车子,拥堵指数爆表。我们这个城市非常脆弱,8万辆车子一进来,在一个城市的1928公里的道路上下去以后就变成超级拥堵了。
交通的拥堵跟供应量有没有绝对的关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当前,互联网思维已经在杭州交通资源效率的提升和道路资源的有效配置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孔万锋介绍,在城市大脑里边,我们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掌握情况后,交警部门或政府部门能够更自信并深度地向公众开放各类信息。
据悉,目前交警已经可以在1分钟内大脑就自动向社会推送。同时这套系统将会每15分钟向社会公布当前的道路交通运行态势、最拥堵的几条道路、管控的哪几条道路,这依赖于大脑到管理的自信。此外也对城市的重要110、120、119、水电煤气等各类救援条线给予了最强大的道路通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