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劝导、河道劝导,这些文明劝导行为在我们身边并不陌生,如果再加上一个垃圾分类劝导,是不是就组成了“文明劝导三剑客”?
为了助推垃圾减量工作,江干区即将在辖区内的8各街道,成立这样的队伍。每个工作日早上7:30-8:30,下午18:30-19:30,按照定人定岗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劝导,比如引导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宣传垃圾分类政策、知识等。
4月22日第49个世界地球日,也是江干区垃圾分类“绿宝藏”观察行动开展一周年纪念日,借此契机,江干区召开垃圾减量日暨垃圾分类文明劝导队启动仪式。从此将每个月22日定为江干区垃圾减量日,各个街道也将在每月的22日开展以“垃圾减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记者从江干区城管局了解到,2018年垃圾量控量指标429227吨,日均控量目标1175吨。并且专门制定了考核标准,不合格怎么办?“由区治理固体废弃物工作领导小组进行通报,并纳入区政府综合考评。”江干区治废办负责人介绍说。
说到垃圾减量工作,江干区最近频频放出“大招”,比如4月份启用全新清运技术——车载称重系统,可以做到垃圾源身份识别,实时抓拍取证、统一监管。这套系统已经在太平门直街、景芳二区中转站、采荷二区试点运行,引领垃圾清运进入2.0版。
再往前推一个月,3月份江干区在全市首创了一种垃圾治理新模式——桶长制,在九堡街道新江花园社区作为试点推行。采用“1+5”模式,即在现有1个集中投放积分点基础上,分设5个楼道口垃圾分类投放积分点,并招募“桶长”进行垃圾分类服务,一桶一人。
垃圾减量日的现场,垃圾分类互动区被学生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着,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有吸引力?
原来他们在利用回收来垃圾,创作出一个个奇妙作品。比如,大件垃圾(如木架)可以做成相框,可回收垃圾(玻璃瓶、塑料、衣物)可以做插花瓶等工艺品,其他垃圾(轮胎等)可以做成展览品。通过对回收来的垃圾进行“二次创作”,让大家更直观正确认识垃圾,处理垃圾。
瞧着一个个创意满满,心意十足的作品,顿时让人看花了眼,每一笔每一画都描绘出了大家对垃圾分类环保理念的理解与支持,让在场人员不禁驻足观赏、发出称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