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滨江)的高架桥上,车子少的屈指可数,街道上的行人也是了无几人。这是货真价实的除夕日才有的清冷。
进了医院新生儿科的一病区,却是另一番景象。
护士长周莲娟正和16位同事紧张有序的忙碌着。这个病区有92位新生患儿,而且都是未满月的。新生患儿们有的肺炎、黄疸、早产、败血症,有的属各类先天畸形、低血糖、窒息、肺透明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等。
周莲娟和同事的工作非常繁杂而精细——洗澡、脐带护理、臀部护理、眼部护理、皮肤护理、打针、用药、15一30分钟巡视一次,写护理纪录、3小时一次喂奶……
最重要的是她们每个人要同时管十位新生患儿。
周莲娟介绍,新生儿科一病区白天值班的护士为17人,夜班护士9人,跟平时值班人数一样。在姑娘们脑海里,春节假期对她们来说,陌生而遥远。
记者获悉,护士们夜间值班属于工作常态,其中夜班最多的一年要值108个。前夜班17点到次日凌晨1点,后夜班凌晨1点到早上8点半。
“按平均来算每人每月8个夜班,一年96个夜班。”周莲娟说。
护士邬淑贞挂着吊瓶在上班。
周莲娟说:“邬淑贞感冒后没有好好休息引发严重胃肠道反应,每天呕吐多次……”
邬淑贞是2015年本科毕业开始工作,家里有个弟弟在读大学,英文不错,最近半年参与科室的循证护理项目,也是主要成员之一,休息天加班加点查阅文献,有些过度疲劳。
“已经病2天了,也不吭声,下午熬不住了,开始挂盐水的。”同事说。
“为让其他同事回家过年,她顶上来的,本来晩上还要上个夜班,这个情况,我临时进行调整,无论如何今晚要她睡个整觉了……”周莲娟说
三胞胎妈妈产后不幸离开,患儿爸爸奶奶来看望,为防止家属难过,护士长周莲娟一直贴心陪伴他们身边。
周莲娟的儿子6岁了,老家建德,现在一家人都在杭州。她工作的20年中有15年都在医院过年。
记者获悉,1997年以来,周莲娟先后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消化内科、骨科工作。2009年担任骨科护士长,晋升主管护师;2010年担任新生儿科护士长至今。
听其他护士介绍,她们的护士长很厉害,在临床技能和教学科研等领域成就卓著。比如率先在普通新生儿科成功开展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外周换血术;省内率先采用情景模拟演练,主持该项目申请省卫计委课题,全面提高新生儿护士复苏能力;开展新生儿PICC静脉内心电图定位,成功总结新生儿心电图定位规律,国内外同行罕见……
周莲娟目前还兼职浙江省护理学会感染分会委员,还获得2016全国儿科护理大会大会和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发言及优秀论文奖……还承担浙大城市学院及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带教工作;承担小儿ICU及新生儿专科护士课堂教学,学员开题报告及论文修改指导工作。多次在各类大型学术会议、国家级、省级继教班授课。
新生儿病区的特殊性,决定了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任务的艰巨,更决定了新生儿科护士长肩上的重担。
周莲娟开创性的把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与出院护理相结合,开展 “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新生儿行为观察”。早期发现新生儿脑瘫、大脑受损的异常,指导了20名因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治疗后出院的患儿家长,在3个月内开始早期康复训练,达到最优的康复效果,使患儿及家庭乃至社会减少负担,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
护士们的新年梦想
周莲娟还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带入无陪病房,在2014年除夕率先打开无陪之门,让家长进入无陪新生儿病房长时间和新生儿相处,通过陪伴和护理自己的孩子。缓解了家长见不到孩子的焦虑和担心,同时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早产儿袋鼠式护理”。这种方法比家长课堂效果更好,让家长在护士手把手的指导下针对疾病提高了护理新生儿的能力。
她规范中心静脉、PICC的管理,经历重重困难,顺利开展了新生儿PICC心电图腔内定位技术,该技术在国内外新生儿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已形成新生儿VECG定位技术理论体系,真正能指导临床PICC的穿刺及应用,准确引导PICC到达腔静脉的比例为100%,并发症总发生率由原有20%降为1%。大大减少了护理时数,减少了医疗资源浪费,减轻了家长经济负担。
周莲娟告诉记者,其实她们的同事都很棒,而且每个人都很敬业,有故事,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而足。
在万家团圆的特殊日子,记者希望能道出这些可敬的白衣天使的名字:施佳利、邬淑贞、曾瑾、钱丛双、朱姗姗、朱淑贞、张玉倩、陈华宇、朱晓红、吴艳红、韩小丹、江梦寒、郑小美、徐美芳、周琳、周莲娟、刘科莹、徐巧珍、邬淑贞、潘美丹、沈雅芳、姚君君、张玉倩、刘娜、唐芳、李静芝、张素芬。
向你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