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最近一款名叫《旅行青蛙》的游戏,刷爆了不少人的朋友圈。一只喜欢到处旅行,随性走走停停的小青蛙,被很多90后、80后当作“孩子”一样养,兴起“晒蛙”狂潮。
不少用户亲昵地将它称为“蛙儿子”,好笑的段子也层出不穷。网友“若有有期”说,“在养蛙的过程中,感觉有点懂了我妈养我时候的感受。”
不过比起真实的养娃经历,这只《旅行青蛙》中的青蛙更加让人“省心”:它不需要玩家时时关注,当你替他准备好外出旅行的包裹,它可能出去旅行,偶尔给你寄几张明信片或者特产,也可能就是不愿意出门,选择宅在家里,吃饭,看书,削木头……但绝不会和你互动说话。你只能默默送它出门旅行,又静静地等它回来。
这种随性的方式,自带“治愈系”功能,受到了很多用户的追捧,在国内市场成绩一路走高,甚至登上了App Store游戏畅销榜第一。
不同的人从这款热门游戏里解读不同的滋味:有人说,蛙是成人后的自己,牵肠挂肚,养蛙方知父母恩;有人琢磨出它有自由而独立的个体价值;又有分析,这是现代社会人与人关系距离的体现,喜欢轻松舒服不受约束的环境,就如同养这只青蛙一样自在。
对此,设计游戏的日本HIT-POINT工作室,制作负责人上村真裕子说:“当初是把10-20多岁的女性作为主要的用户群体,所以在角色上会选择可爱的小动物。”不过,并没有用户认为的是“为了测试使用者的生育意愿。”
“我们希望玩家之间不要竞争、抢夺,大家能够按照个人的步调悠闲地游玩享受游戏,是我们开发《旅行青蛙》的本意。”上村真裕子说。
很多用户从养育一只青蛙,来体会为人父母的心情,对此,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谭忠林博士说,“很多90后,80后都是独生子女居多,成长过程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照顾别人和体察父母心情方面有很多欠缺。这款游戏跟一些人通过养宠物来增加对父母亲的了解,有类似的地方。”
不过,对于很多90后在朋友圈一边疯狂养蛙,一边屏蔽爸妈的行为,民间非盈利手拉手心理辅导组织婚姻情感咨询师林宁光认为:“这也反映出我们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在情感沟通上的一种缺失。”
“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当父母,在面对亲子关系和婚姻关系中,他们往往只能依靠自己或者他人经验,而不知道如何对解读对方,这就会带来两代人之间很多的隔阂。”
谭忠林博士认为:“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很多父母亲思维大多还停留在19世纪,而孩子们的思维已经超前了。我们需要意识到这其中的差距。”
林宁光老师也建议:“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学习去读懂对方的情感需求。”
上一篇: @所有人 市水务集团教你抗冻小“妙招”
下一篇: 三盅:拥抱无龄感 寻找年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