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杭州市社科院“我们的价值观”主题词研讨会聚焦和谐社区建设
发布时间:2017-12-13 18:01:34 Wed  来源:杭州网

杭州网讯 近日,杭州市社科联、社科院组织召开了“我们的价值观”主题词“和谐”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党建研究所所长肖剑忠研究员主持。会议邀请到了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杭州市委党校等单位的1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并围绕如何加强社区建设,营造和谐社区等方面展开讨论、进行交流。

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在何处?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雪锋提到了邻避现象(“别建在我家后院”-NIMBY),他认为这是当前社区治理面临的热点与难点。“邻避型环境设施因具有局部负外部性和公众损益空间不均衡性而形成邻避效应,孕育着多重风险,表层的环境风险潜伏着环境设施运行风险和监管风险,在社区意识觉醒和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转型总体风险背景下,进而诱致社会稳定风险。”

“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快,使得社区的人口结构更加异质多变,需求更加个性多元,社会交往和文化融合的难度加大,社区的地域共同体概念往往超出了情感共同体概念。另一方面,“单位制”解体后,社区逐渐成为政府公共服务在社区的延伸。”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展陈研究部副主任王学梦指出:这样一来,社区公众对社区公共事务就表现出“参与冷漠症”,存在“社区拼命干、居民一边看”现象。

和谐社区治理怎么走?

和谐社区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的有机体,具有自组织能力和自我协调、自我修复、自我发展和共建共享的能力。一个社区公共安全与福利,依靠政府和公众共同维护。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党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爽举了“陈文英工作室”的成功案例,并指出:类似这样的社区机构不仅能提高居民自治能力,还能有效地完善社区服务。对于保障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构建和谐社区是个不错的尝试。“要以民主自治为方向,推进社区居民自治”,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党建所助理研究员沈芬在发言中同样提到居民自治的途径。她认为,要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那么凡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通过座谈会、听证会、协商会、公开征询、民意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居民意见。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杜庆华老师关注到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文化基础。她认为: “公共精神是和谐社区建设的精神内核。和谐社区建设,需要每一个社区居民的支持和参与”这其中就需要加强公民教育,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公民社会建设,同时积极推动公民参与社区公共生活实践,以此营造培育公共精神的良好条件。

《杭州》杂志编辑林军对杭州特色的“和谐社区”做了简要分析,他认为杭州特色的社区服务创新模式对于和谐社区治理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主要有4个方面,包括通过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发基层创新活力;通过项目带动培育社区服务品牌;通过信息化推进社区服务智慧化;发展“民主促民生”的参与式治理,在社区服务中运用民主机制。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龚上华教授重点介绍了小营巷社区以大健康理念指导和谐社区建设的个案,小营巷社区这一样本值得借鉴的经验包括:以健康环境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以健康服务保障社区居民的健康权益;以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以健康产业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福祉这4个方面。

此次研讨会紧密联系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实际,有宏观思考有经验分享有个案呈现,与会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群众达成了诸多共识,有力地支持了和谐社区建设,也有效地传播了和谐价值观。

作者:记者 申屠泽楠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