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为“后浪”们的成长“乘风破浪” 这所学校的老师用这些“小事” 诠释着师德内涵
发布时间:2020-09-11 17:40:09 Fri  来源:杭州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

在教师节期间,记者来到长江实验小学,翻到厚厚的一本“教案”,这里面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计划,或者学生实践小结,而是从假期开始,每一位老师针对孩子们的切身需求,所投身其中的一件件“小事”——关于学习方法、关于行为习惯养成、关乎集体精神培养……或者将视野放得广一些,他们始终关注着每个孩子的成长本身,践行着一份师德的承诺。

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

“长江”,是不断钻研教学技能

叶欢老师的笔记字数不多,记载了她假期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在教学科研老师的督促下,我在暑假中一直坚持粉笔字书写和提前备课。照着字帖,每个星期写两幅粉笔字。在暑假期间,备完了一个学期的教案,封笔和硬笔书法进步都很明显。”

记者了解到,叶欢老师是“长江”青年教师中的一员,像她这样在假期期间,努力磨炼教学基本功的老师不在少数。

陈丽老师这样写道:“暑假科学组部分教师,在区教研员叶晓林老师带领下参与省微课制作,在这期间,老师们通过团队磨课形式,精心设计实验,认真制作课件,一遍遍修改完善,促进了大家的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

反复研磨课程和课件的过程并不容易,长江实验小学深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这方面一直孜孜以求,为青年教师配备师父、做好引领。青年教师们通过学习前辈“师傅”们的经验,逐渐变得从容、放松,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向师父学,向同伴学,在虚心求教中,青年教师看到了差距,找到了不足,更明确了学习的榜样和前行的方向,成为学生心中更有担当的老师。

教育,是一颗心灵感动另一颗心灵

“长江”,是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

在许乐老师的六年级毕业班中,有一个阳光的男孩子,但是在许乐老师的回忆中,刚来的时候这个孩子非常腼腆和胆怯,许乐说:“那时他以为自己是全班都不喜欢的人。”如何解开这个孩子的心结呢?

许乐做了一件事情:“我顺势开展了夸夸我身边的小伙伴的环节,第一个就请他上台,大家纷纷发言说出了他的很多优点。”

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二天,男孩的妈妈就激动地告诉许乐:“男孩回家就哭了,说自己没想到在同学眼中他有那么多优点。”

“等高、等距、等爱”是每一个长江人对教育的追求和诠释,蹲下身子,怀有爱心,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而孩子们更会把这份爱再毫无保留的给到你。

美术老师韦婧说:“小美作为课代表来我办公室交作业,我当时着急上课去,打翻了桌子上的水杯,桌上的各种用品和书写材料被弄湿了,眼看上课铃响了,我快跑去了教室。等下课回来,我发现桌子上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教师和孩子的心灵,在这一“魔法”中温暖地相通。这些触动心弦的事情,都是“长江”的老师们和孩子们的默契,是彼此心中的爱护和温暖。

教育,是关乎所有人的事情

“长江”,是家校联动为孩子“保驾护航”

阳光满园,爱心润泽。“长江”的标志之一,是孩子们与老师们共同组成的温暖的家,在这里也是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的成长天地。

柳惠老师说:“新的学年开始前,要把教室从二楼搬到四楼,在家长群中发布搬迁消息后,爸爸们总是争先报名,为班级出力,从晚上6点多一直忙活到晚上9点,大家一刻也没有停下来,这真的很让人感动。”

父母是儿女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终身的学堂。“长江”的老师与家长将心比心,相互信任,让“长江”的孩子们更好的成长。

滕敏霞老师在暑假期间,挨家挨户走访了33户班级家庭。她说:“作为一个新杭州人,从排家访、约家长、上门家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当我深入每一个家庭时,我觉得这一路奔波劳累都是值得的!”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小事”, “长江”给出了教师素质培养的生动答卷。

作者:首席记者 徐文杰 记者 王潇雨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