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约有30%—50%的肿瘤患者会出现心理问题 国科大肿瘤医院临床心理科正式开科
发布时间:2020-08-01 13:42:10 Sat  来源:杭州网

杭州网讯 很多患者听到确诊消息后,都会有恐惧、怀疑、抑郁、焦虑、沮丧的情绪。已有大量的数据表明:患者的情绪状态,会真实影响到肿瘤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国内著名精神心理专家于恩彦教授来到国科大肿瘤医院后,就一直在主抓一项工作——在医院成立临床心理科。

7月31日,国科大肿瘤医院临床心理科正式开科。从患者入院开始,到诊断、治疗、康复……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心理干预和保护措施。如何告知家属和患者坏消息,如何避免晴天霹雳式的打击,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病魔,如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等都将在入院后有序展开。

平均每分钟就有7.5个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约有30%—50%的癌症患者会出现心理问题

国科大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于恩彦教授介绍,临床心理科深入病区能有计划地为患者们进行科普讲解和心理疏导治疗,激励患者调动内在潜力战胜病魔。

“随着观念的转变,很多人面对癌症时,淡定了许多。但如何舒缓情绪,缓解焦虑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党委书记于恩彦教授的日常门诊中,有很多有心理问题的肿瘤患者。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9年年报显示,在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7.5个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这其中,大约有30%—50%的癌症患者会出现心理问题。国际研究数据表明,约20%的肿瘤病人存在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发生率为普通人群的3倍以上。

“我认为,实际产生心理问题和发生抑郁的癌症患者远不止这些。”国科大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于恩彦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约3/4伴有明显抑郁情绪的癌症患者

从未接受过任何心理测试或药物

有数据表明,成人癌症群体中,抑郁的发生可增加39%的死亡率,约3/4伴有明显抑郁情绪的癌症患者从未接受过任何心理测试或药物矫治。因此,肿瘤专科医院对于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于恩彦积极筹备临床心理科的重要原因。

“放眼国内,不少医院把肿瘤患者心理干预的重点放在临终关怀上,但在我看来,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不能等到对患者产生打击影响之后才开始,而是应该从在院确诊的那一刻就进行,要及时并且贯穿诊治的全过程。”

于恩彦向记者透露,临床心理科将跟进肿瘤患者的初诊、复诊、住院、出院,哪怕在出院后都要进行密切的随访。他正努力将心理诊治作为多学科诊疗中的一支力量介入患者的诊疗中。此外,临床心理科还应该深入病区,有计划地为患者们进行科普讲解和心理疏导治疗,激励患者调动内在潜力战胜病魔。

相关链接:不同肿瘤的心理反应:

(1)乳腺肿瘤:

乳腺肿瘤治疗会引起脱发、体重增加、卵巢功能丧失、过早绝经等副反应。其对生育能力、自我形象、人际关系家庭和事业产生的不良影响,,都会为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抗雌激素治疗也会引起失眠、潮热、易激惹和抑郁。患者往往会担心自己失去了性的魅力,也会影响女性乳腺肿瘤患者与伴侣的关系。

(2)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前列腺癌术后可能会造成如阳痿、尿失禁和肠道副作用等,从而往往使患者产生不确定感。研究显示,1/3的患者表现出严重的焦虑。而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更不愿意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在前列腺癌治疗过程中,通过睾丸切除术降低雄激素水平,会带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

(3)胃肠道肿瘤:

胃肠道肿瘤造瘘术后,不少患者会对自己的形象、性功能、疼痛以及气味产生担心,从而导致社交退缩,弱化其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生存期越长的患者,抑郁发生的比例也越高。

(4)头颈部肿瘤:

头颈部肿瘤本身或者治疗措施造成的面部畸形、言语功能丧失、黏膜炎、疼痛、吞咽困难、口干、唾液粘稠,甚至需要鼻饲喂养和气管切开等,使得这一患者群体的自杀风险上升。尤其在那些社会支持系统不良、离群索居的患者中,出现自杀倾向的风险更高。

(5)肺部肿瘤:

有研究提示,在确诊初期会有2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现抑郁症状,而确诊时自我报告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可以预测未来一年的抑郁状态和心理痛苦程度。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抑郁症状十分常见,患者容易出现注意力集中困难的表现。同时,与其他肿瘤类型相比,小细胞肺癌伴发副癌综合征的概率最高,以精神、认知和行为异常为表现的副癌综合征常常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困扰和痛苦,也需要进行及时的干预。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

(1)抑郁:在肿瘤患者中抑郁情绪非常普遍,既可能是对恶性肿瘤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也可能是肿瘤的躯体结果或受肿瘤治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心境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反应变慢,快感消失。患者常常诉说“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活着没意思”、“心里非常难受”。抑郁情绪的存在会干扰患者对肿瘤治疗的配合,使患者更难忍受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

(2)焦虑:谈癌色变是肿瘤患者的最初表现,产生强烈地对死亡恐惧和治疗痛苦担忧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不安、紧张和害怕等。在躯体上,严重焦虑的患者可能会有出汗、口干、面色潮红或苍白、头晕、胸闷甚至胸痛、心悸、呼吸急促等表现。此外,患者可能会出现有肌肉紧张、坐立不安、颤抖等症状出现,常伴有头颈部和腰背部肌肉酸痛、四肢乏力等。

(3)志气缺失综合征:这是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终末期患者常常出现的一种现象,主要特征包括存在的绝望、无助感、无望感、丧失生命意义与目的。相对于抑郁,志气缺失更是一种心理痛苦,与癌症的进展密切相关。

(4)谵妄:谵妄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精神问题,既可以是恶性肿瘤本身的结果,也可以与治疗过程密切相关。谵妄又称急性脑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紊乱、没有目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等。据报道,恶性肿瘤患者中谵妄的发病率为5%-30%,在疾病晚期更是高达85%。

(5)失眠:癌症患者由于焦虑、抑郁情绪、癌症疼痛、治疗方式、药物反应等原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报告有失眠情况,夜间多次醒来是最常见的症状。失眠影响患者的生理、情绪、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对癌症的治疗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

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有什么意义?

首先,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癌症患者情绪,帮助其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疾病,提高其自尊水平;协调患者与家庭、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增强其社会支持力量;陪伴患者寻找和发现生存动力和生命意义,增加其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等等。这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癌症的治疗和预后,帮助患者以一种更积极的方式生活。其生理学机理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作用(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通过激素分泌对免疫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患者家属小贴士

作为癌症患者的亲属,一旦得知亲人患了恶性肿瘤,往往有如晴天霹雳,不知所措,一下子懵了,这种出乎意料之外的不幸所导致的悲痛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亲人应该尽快调整心情,帮助患者一起对抗癌症治疗。

1.照顾自己,处理内疚:家属在照顾患者的同时也要顾及自己的情绪和日常生活,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家属往往较难长久陪伴在患者身边,常感内疚,认为自己没有为患者付出更多。家属应保证自己充分的休息时间,才能更好地照顾患者。

2.心理支持,情感陪伴:罹患癌症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的情绪,这时更需要家属耐心地陪伴,温情的照顾,适时给予患者以鼓励。患者可能会有大量诉苦和抱怨的负能量倾吐,这要求家属成为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不指责不评价,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确诊后,家属是否应该向患者隐瞒真实病情?

因人而异,家属应该根据患者心理承受能力酌情而定。有些家属担心患者无法接受现实,选择隐瞒病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病情的恶化,或者患者从其他地方不小心得知自己真实的情况,反而可能会造成患者受骗的感觉,产生更大的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心灰意冷,拒绝治疗,那真是好心办错事,适得其反了。因此在适当的时机,向患者传递真实的病情,可采取暗示性语言,巧妙地逐步地向患者传递真实的病情。要察言观色,灵活掌握分寸与节奏,让患者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接受现实。

作者:记者 杨威 通讯员 王屹峰  编辑:徐洁
7月31日,国科大肿瘤医院临床心理科正式开科。从患者入院开始,到诊断、治疗、康复……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心理干预和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