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在即,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但有不少孩子出现了考前焦虑、紧张等情绪,甚至做出逃避、退学等让家长担忧的举动。
高考临近他却想尽理由退学
小郑(化名)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平时安安静静的,话也不多。
上个月,他突然向妈妈提出,不想再读书了,就想打工赚钱。原本以为小郑只是学习上压力太大,过一两天自己会慢慢调整好心态,可是没想到,连着一星期,头痛、胃痛、拉肚子,各种理由都用上了,他硬是待在家里,没踏进过学校一步。
“我们感觉他以前还是很想要学好的,这也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变成这样子。”小郑的妈妈皱着眉头。
在诊室,小郑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原来由于疫情的关系在家待了很长一段时间,重新开学后发现自己的学习进度远不如其他同学,再加上高考近在眼前,他竟紧张得每次一拿到试卷就开始反胃恶心,成绩也上不去,对学习越发没有信心的小郑和兄弟达成共识,决定一起退学去事先了解过的工厂打工。
学霸突然耳鸣听不见
小爽(化名)是学校有名的学霸,最近的她却总不在状态。第一次摸底考结束,小爽得了重感冒,耳朵里像插了一刀,满世界都是“吱”的声音。
感冒痊愈后,耳朵不疼了,小爽的耳鸣却无法治愈,她每天坐卧不宁,连续三次模拟考,都考了班里的后十名。
小爽说:“试卷里前面那么难的步骤都对了,最后一步居然写了6加5等于1。可是我根本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写1。 ”
“我发现很多平时轻松应付的题,突然就不会做了。”
“每个人在心理压力应激下,都会产生情绪和生理的反应,如果这种刺激的强度超过心理承受能力,或者心理防御机制还不成熟,比如儿童,心理反应就会转换成各种躯体症状。”林铮医生说,这在医学上称为“转换性障碍”,也叫做“癔症样反应”。
“很多临床实践发现,转换性障碍(癔症)会在学生考试前、开学前、交作业前这些现实困境和剧烈心理冲突的时候产生,为了逃避这种困境或者危难,诱发了癔症发作。”林铮医生说。
写下焦虑,才能卸下焦虑
有研究表明,书写表达可以缓解抑郁、焦虑症状,并且已经作为一种临床手段应用于各种心身疾病的康复和治疗。
书写的过程,就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不良情绪得到排解后,整个状态都会改善;如果主动压制情绪的表达,或者不会合理表达情绪,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慢性应激状态,影响心身健康。
“就像电脑CPU一样,书写的过程中,大脑中的焦虑得到释放,不必要的程序被关闭,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林铮医生建议,高考前最后的时间,除了调整作息之外,父母要多跟孩子聊天,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说出焦虑的根源,帮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如何消除考前紧张焦虑的情绪,林铮也给即将应考的考生们心理支招:
1.给自己一个合理的预期,不要把最理想的状态作为自己的预期。
2.考前不求全,首先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多看自己值得认可的部分。
3.合理安排,把考前最后的时间细化,把预期转化成可落实的行动计划。清楚自己每天要干什么,保持足够的控制感,而不是干着急,坐在桌前想复习却不清晰到底复习什么是有用的。
4.日常空闲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户外运动,或者听一会音乐来进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