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4月20日下午,浙江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省交通运输厅、宁波市有关负责人及心理学专家介绍省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现场,有记者提及关于如何构建学生群体心理抗疫防线相关问题。
心理学专家、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教授傅素芬表示,今年受疫情影响,学生群体放假近三个月,长期宅家使得部分家长与孩子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尤其是孩子上网课期间,有的孩子不能自控玩游戏,作业比较马虎,不能按时完成等事情导致亲子间的冲突愈发明显。如今,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小学、初中以及高中已陆续开学。那么,有的孩子又出现了厌学等情绪,愁坏了家长。
“疫情不仅仅是一场生命教育,也是一场心理教育。”傅教授从学校、家庭、学生三个层面提出建议。
从学校层面来看,首先需要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看看与之前的行为特征是否发生较大变化。一旦发现,需及时与学校的心理老师联系,并关照家长在家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此外,学校应加强相应心理活动课程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试能力。同时,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规章制度,应逐渐提高要求,给予学生一定的适应时间。
就家庭层面而言,每一位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抱怨,家长最好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倾听,并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要,而不要急于去指责和评判,也更不能去挖苦和讽刺孩子。另外,家庭更需要建设一种和谐的家庭关系,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
从学生层面来说,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要清楚自己是第一责任人。作为学生也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来调试好自己的心态。
傅素芬还提供了关于心理调适的工具箱:第一,基本的生存保障,即是一种进入学习状态的基础和准备,包括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日常的运动和良好的睡眠。第二,对自己提要求,我想我要做,而不是你要我做;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每日的学习任务。第三,每天安排放松时间。在学习紧张之余,适当安排一些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第四,保护好情绪,如遇到不快乐的事情,要及时向同学或者家长以及老师表达,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学会控制情绪,而不是受情绪控制。
如果以上心理调适方式都尝试过,依然不能减轻焦虑情绪,应尽快求助学校的心理老师,或找专业的心理医生。
目前,国内的疫情形势逐渐向好,但国际疫情还在蔓延,仍然存在输入性病例的发生,部分市民也会感到焦虑和不安,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据傅素芬介绍,当有输入性病例、无症状病例的出现,大众内心出现不安、焦虑、紧张等情绪是正常的,这些情绪会提醒我们外出时,仍要做好相应防护工作。
她提到,当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难以控制时,可尝试稳定情绪三条法——调身、调呼吸、调心。
1.调身:全身放松,以一种、最舒服的姿势坐好或躺好,感受到自己全身每一个部位、每一块肌肉都是放松的。
2.调呼吸:进行做深而慢的呼吸,主要是用鼻子呼吸,注意力要关注到你的呼吸以及身体的感受,吸气时尽量吸满整个胸腔,同时让肚子鼓起来;呼气时尽量把整个胸腔和肚子里的气往外吐;吸满气时可以稍稍停顿3~4秒钟,循环3~5次,这样你的情绪慢慢地平稳下来。
3.调心:即调整想法。当出现一些不合理、消极的想法的时候,学会与自己对话,并进行角色转换,从不同的认知角度思考,多想想正面客观的事实,慢慢稳定情绪,增加自我控制感和稳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