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从3月18日起,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医疗队开始分批撤离武汉。浙江省支援武汉第二批医疗队的151名医护人员完成救治任务,于今天(3月19日)下午5点25分,乘坐GJ6001航班抵达杭州萧山机场。如众多医护人员出发前期许的那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驰援武汉的浙江医疗队回家了,这是首支回杭的浙江医疗队。
浙江驰援武汉第二批医疗队由来自全省各级医院的151名队员组成,涉及呼吸科、感染科、院感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等多个专业。1月29日抵达武汉后,进驻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的重症病区,至今已经连续工作了50天。在汉期间,医疗队累计管理床位85张,收治患者192人,其中重症108人、危重症35人,开展实验室检查1.8万例次,累计治愈出院135人。
航班落地滑行时,机坪指挥员向机组传递完指令后又补充道,“长龙6001,请转达杭州机场对凯旋的全体白衣天使们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的无私付出!同时也感谢你们全体机组成员,让白衣天使安全、准时到家。”
接机现场红旗飘飘,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歌声中,医护人员陆续走出飞机。接机群众手持红旗,面带微笑,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的家人。
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护士施恩凯:忐忑、适应、惜别武汉的每时每刻都终生难忘
昨天(3月18日)晚上,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护士施恩凯正式接到回杭通知,她激动、兴奋又不舍。她有一箩筐的话,想要对关爱她的人诉说。
施恩凯是位90后,2013年来到浙大邵逸夫医院,在旁人看来,她依然像个孩子。疫情爆发后,作为呼吸内科护士的施恩凯,第一时间报名出征武汉。1月28日,医院派出施恩凯编入浙江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疫情一线。
施恩凯清晰地记得,刚抵达武汉天佑医院时,院长给浙江医护人员鞠的那深深一躬。“只觉得自己肩负着重大责任,在倍感压力的同时,也生出了一股子勇气——一定要把事情干好。”
施恩凯清晰地记得,在医院奋战一线时,照顾的那一位可爱的老爷子。“老爷子来病房时情况严重,觉得自己没希望了,既不搭理我们,也不配合治疗,甚至绝食。”为了治疗这个倔强的老人,施恩凯一次次地“骚扰”他,搭话、喂饭,从驻地带水果和零食给他吃。一天,老爷子主动开口说今晚要吃两份饭,一定要早点好起来。经过20多天的精心照料,老爷子顺利出院,出院前拉着每一位医护人员亲热合影。
施恩凯清晰地记得,在武汉的每一个日夜。从1月28号抵达武汉,到3月15号正式休舱,她在这儿整整度过了48天,她经历了忐忑、适应、惜别三个阶段,这儿的每时每刻都令她终生难忘。
“我的家人、队友、接触过的患者,他们的身影一遍遍在我脑海中闪现,我想爸妈,不舍队友,记得对我说谢谢的所有患者。”施恩凯说。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援汉医疗队员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王俊:医院内外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许多画面历历在目
支援即将结束,依依惜别之际,王俊静心回望50个日日夜夜,许多画面历历在目,感慨万千。
诸多画面中,令王俊最难忘的是,一天凌晨4时,睡梦中的他被电话声惊醒,被告知有患者呼吸衰竭突然加重,需要帮助,王俊挂了电话后立即穿衣服赶往医院,原本20分钟的路程他10分钟就跑到了。洗手、戴口罩、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平时准备步骤一丝不苟用最快时间完成,所幸冲进病房后患者的呼吸靠简易呼吸球囊勉强维持着,他将患者体位摆好,却发现插管没有配套的喉镜片,最后几乎相当于盲插操作完成。
插管完成后医生护士都长长吁了口气,维持患者呼吸这么久的确不易。
脱完防护服王俊发现自己内衣已经湿了又干,回酒店的时候天还没亮,除了成功为患者插管的喜悦,还有后怕。“医院内外宛如两个不同的世界,每一次进入都是谨慎小心,像这样风风火火赶到病房帮忙很少发生,但为了患者我甘愿冒险。“
久别家乡,王俊感慨:以后多抽出时间陪陪家人,和他们多出去玩玩,弥补这些错过的美好时光。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援汉医疗队员呼吸科主治医师郑继生:同生死、共命运的战友情,一辈子难以忘怀
“我们刚来的时候,是武汉乃至整个中国新冠疫情的至暗时刻。”
郑继生坦言:“当时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黑暗中探索着前进。对于绝大多数在普通病房工作的医护来讲,刚进隔离病房时的恐惧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相互鼓励、相互监督,一步一步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小心翼翼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这种同生死、共命运的战友情,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在武汉工作的时间里,郑继生和队友们得到了当地政府、医院、酒店的全力支持。他说:“给力的后勤保障,让我们每天都是斗志昂扬地参加工作。远在千里之外的院领导和父老相亲,时时刻刻牵挂着我们,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也令我们动容。”
根据规定,下一步,151名队员将赴湖州市安吉县进行14天的集中医学隔离观察与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