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我们一定把病人安全送到手术室!”“我们一定把她安全送回ICU!”隔空对话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隔离ICU的团队与马上要进入手术室为患者实施肺移植手术的团队,他们对手术方案做最后一次讨论,考虑所有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协作解决。这是浙大一院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团队的一贯作风,相互信任,相互鼓励,更多的是相互支持。
3月1日下午,浙大一院多学科协作在之江院区负压手术室完成了全球首例老年新冠肺移植手术。这台高风险、高难度手术,凝结了浙大一院30余位医护专家的心血。目前,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这位66岁的女性患者1月31日确诊,2月2日因病情进展从浙江某地转院至浙大一院抢救,病情进展迅速,2月3日和16日先后气管插管和使用上ECMO,这是一场与死神的“拉锯战”,经过浙大一院的精心救治,她的病毒核酸检测已经连续多天转阴,但双肺实变严重,肺功能受损不可逆,生命陷入“绝境”,想要延续生命唯一的方法就是肺移植。
此时,依靠人工膜肺(ECMO)勉强维持生命的患者,已脆弱得经不起半点风险,能否经受肺移植手术?手术方案经过反复再反复讨论。
我国知名器官移植专家、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带领相关科室最权威的专家在每天两次的MDT会诊中,针对患者的相关检查数据反复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移植通过了医院大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的论证,并得到了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他们表示:坚决要做,信任医生!
实际上,手术难度超乎想象:一方面患者呼吸衰竭导致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明显增大,整个心脏旋转,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另一方面体型肥胖,尽管本身没有基础疾病,但由于胸腔小,空间与肺的大小不匹配,造成心血管功能较普通人脆弱,这不仅是导致其病情迅速进展的因素之一,也使移植手术更加复杂。
但经过专家组评估,患者生病前身体健康,心肺功能也都正常,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进展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病况符合相关手术标准。
为此,肺移植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体外循环组、超声等团队为这场随时可能到来的手术做足了准备,人员配备到位,全部接受了最严格的防护培训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病人生命极其脆弱,每个关口都是生死考验,专家组们从转运路线到病人交接,从手术流程到操作标准,每一步都细化再细化,在一些关键节点甚至精确到以秒计算。另一方面,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可能匹配的供体,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
昨天上午,一位湖南脑死亡患者捐献大爱,肺与患者配型成功,手术进入倒计时。我国知名器官移植专家梁廷波教授也给肺移植科主任韩威力等手术团队鼓劲:今天所有专家都在医院,全力支持你们做这场手术,一定把患者救回来!
10时30分
完成供体捐献,马不停蹄赶回杭州。
13时05分
做好全套防护措施,戴上正压头套,由肺移植科主任韩威力主刀,ECMO下的肺移植手术正式开始。
15时56分
供肺搭载的飞机落地杭州。
17时00分
供肺到达之江院区手术室,医生随即开始修整。
21时18分
在场的医护人员来不及庆祝,马上又投入到新一轮的战斗中。由于患者术后还面临着肥胖造成的呼吸功能影响等问题,必须时刻密切监护。重症监护专家们早已在交接点等候,将患者平安护送至监护室,生命的接力,继续上演。
肺移植科主任韩威力术后回忆,整个手术过程险象环生,特别是患者肺静脉左房袖吻合处的处理尤其困难,稍有不慎,要么左房无法吻合,或者阻断钳滑脱,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好在团队经验丰富合作默契,问题一一化解。”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浙大一院作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发挥了“国家队”作用,作为浙江省最早的新冠肺炎诊治定点医院,收治了确诊病例104例,危重型与重型患者占总例数75%,抢救的危重患者中,最高时曾有11位依靠ECMO维持生命,此前浙江省首例孕35周新冠肺炎患者也在这里顺利诞下健康宝宝“小汤圆”,目前均已出院。
除了传染病科全国领先外,浙大一院拥有肝、肾、心、肺、小肠、角膜等多器官移植资质,是国内移植资质最多的器官移植中心。成立于2016年6月1日的浙大一院肺移植科,是省内唯一的终末期肺病专业诊治中心,中国肺移植联盟成员,肺移植年手术量保持全国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