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距离并不能阻挡师生间研讨交流,自疫情发生后,线上联系和教学成了浙江工商教师的平常事。
鲍碧丽来自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这是她工作的第十二年。从大年三十起,每天一早传递重要信息,采集年级健康情况,联系疫区学生,统计报送,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的。
“突如其来的疫情,学生中存在较多的急躁和焦虑,基本打乱了他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考研复试准备和就业计划的实施。”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鲍碧丽联系了68个有提前返校计划的同学,一一为他们解决问题。
“大部分学生担心不能达到实习时数。” 鲍碧丽在了解情况后,开始挨个联系学生的实习单位,“大多数单位的实习认证需要固定的地点天数,我就和用人单位协商学生在家办公能否计入时数。同时,针对大四学生做了毕业实习情况的调查,统计他们的实习进度,从而制定对应的措施,为同学们提供更多服务。”
鲍碧丽作为一名在学校心理辅导站工作多年的心理咨询师,她很重视为学生提供心理沟通。“除了学校出台管理举措应对,也要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尤其是对疫情、周围人员患病有恐惧和心理阴影的学生,心理工作能很好的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避免提前返校带来的诸多风险。”
朴实语言,隔空叮嘱,如涓涓细流,通过电话和网络传到2万多名浙商大学子的家中。心与心的牵挂,情与情的交流,是浙商大辅导员用实际行动为学生们上的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也成为鼠年春节的主题。
“在家不要出门,做好家中消毒。调整学习生活计划,保持好的状态!可随时与我联系……”
和鲍碧丽一样,浙商大环境学院的辅导员冯一秦老师每天也忙碌着联系学生,他专门写了一份“防疫日志”记录。为了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研判,在这份“防疫日志”中,冯一秦精确的记录了每个学生返回老家的过程和方式,实时更新着相关学生及其家人的动态。
陈文涵是浙商大财会学院武汉籍学生,武汉封城时她正在浙江舟山实习,想着回不了武汉等实习结束了回杭州学校,可就在此刻突发眼疾,急需从实习地舟山紧急回杭就医,却因疫情导致通行受阻,连连碰壁、无处落脚。
无奈之下,她联系了辅导员刘望秀老师,还没等她说完,电话那边的老师传来一句:不用怕,来住老师家!
拿着电话的小陈倍感温暖,眼眶瞬间湿润了。
面对突发疫情,浙商大学生工作队伍全动员、齐上阵,站好岗、守好责,从“春节状态”直接转入“战‘疫’模式”,自农历腊月二十九开始,面对分布在祖国各地的2万名学生,全校100多名辅导员放弃休息、放弃陪伴家人和孩子……,绷紧每一个根神经,牵挂着每名学生,每日关注排查疫情数据、思想引领、心理疏导、整理转发疫情知识普及和科学防控,用实际行动支持着国家打赢防控阻击战。
从1月30日起,浙江工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上线“QQ在线心理辅导”服务,每日上午9点至晚上21点专职教师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支持服务,引导师生保持积极心态应对疫情;同时,学校还启动“五暖工程”拨出专项资金,面向受疫情影响产生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特殊困难补助,2月5日起已开通线上申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