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妈妈,你在医院还好吗?”浙二人子女日记,句句戳中泪点
发布时间:2020-01-30 17:16:51 Thu  来源:杭州网

“爸爸,为什么你的电话总是占线?”

“妈妈,你在医院还好吗?会害怕吗?”

“64岁的你,还冲在抗疫的一线,我们担心啊!”

“今天回来吃晚饭吗?菜都凉了……”

……

2020年的春节,注定会刻进每个中国人的记忆。

原本万家团圆的喜庆氛围,却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蒙上了一层紧张、焦虑、不安的气氛。

对“浙二人”而言,这个年过得尤为特殊。

年夜饭的菜刚备好,还未下锅,就因医院的召唤,立即解下围裙,奔向医院;从隔离病房回到家,刻意地“疏远”孩子;加入援汉医疗队,毅然奔赴疫情前线,却不敢对父母说出实情……这就是医生,这就是浙二人。

然而,医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是有家有儿的父母,也是天下父母的子女。“妈妈,我想你了”,当稚嫩的声音传来,他们也会感慨落泪,也会期盼这场疫情早日消除,早点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但此刻,他们很明白,只有守护好每个来院的患者,拼劲全力“赶走”新冠病毒,才可能守护好这个国家,守护好每个家庭,以及自己最珍惜和在乎的家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真理,这是大义,每个浙二人都清楚且铭记。

最近,我们陆续关注和收集到几位浙二人子女的日记。那些透着真情实感的文字,从儿女的视角,真实地反映了浙二人在这场防疫战中的坚守与付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在此,我们要诚挚地感谢,每个浙二人背后的你们。正是你们的理解与支持,让他们可以在疫情面前,如此义无反顾地履行医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也希望,不久后的将来,错过的团圆能再次上演。喜庆与安心,能重归我们的心田。

【1】

64岁的您,记得照顾好自己

我的父亲,是浙江省一家大医院(即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领域的专家。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袭后,他被任命为该院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常务副组长。

我从没看他这么忙碌过。他1月23日(小年夜)半夜回到家,又工作到年三十的凌晨两点多。1月24日(大年三十)一早又赶去医院,一直到晚上7点总算回家吃了年夜饭。我说:“爸,全家团聚喝点酒吧?”他说:“我不能喝,因为我随时要开车赶去医院,年三十晚上是叫不到车的。”在吃年夜饭的过程中,他手机电话不断,几乎是吃一口接一个电话。我对我爸说,你是吃年夜饭还是“吃电话”。他说,这些电话都很重要,每个都必须接。

饭后,我们在看春晚,他一直在打电话,联系有关事宜,写什么“医院专家工作要点”等,一直工作到凌晨1点。大年初一早上6点多,他又赶赴医院,初二同样整天又在医院度过。

今年春节,尽管我们家少了点什么,但我和我爱人、母亲都理解、支持他。我们不但没有说过一句埋怨的话,还让他尽量休息,不操劳如何家务。我们就这样度过春节,心理无比踏实。

日记作者:刘进医生之子

【浙二人名片】

刘进,64岁,1982年入党,现为干部保健科主任,曾是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专业的老专家,浙江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曾在2003年SRAS时期,负责院内隔离病房的管理。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他再次挺身而出、站到前线,不仅负责解读和落实国家有关新冠肺炎防控的指南,对全院人员尤其是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还主动担起医疗专家组组长的职责,随时支援发热门诊,帮助筛查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刘进(右)在发热门诊室外,就最新防控知识进行宣教指导。

【2】

我在家里等您回来

亲爱的妈妈:

杭城的雨素来冷,今年尤甚。原以为借着过年的红火,能冲淡雨水的寒意,可现下诚然是痴心妄想。

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夜里匆匆打来的电话,来不及多加思索的决定,您除夕夜毅然前往医院,加入抗击肺炎的第一线。我不知是该为您的奋不顾身自豪,还是该为此担惊受怕。

我记得头一天您答应陪我看春晚的信誓旦旦,却未曾料到您的失约也来得那么决然。您知道吗?一个人守在电视机前的春晚了无趣味。我知道现在的疫情越来越严重,我也知道您是医生,有职责也有义务赶回第一线。但我没办法不自私地希望您不要去医院,希望您能够待在家里远离病毒的侵扰,希望我们一家可以团团圆圆过个好年。

在病人眼中,你们是白衣天使,你们是战胜肺炎的曙光,你们是活下去的希望,但在我看来,你们只是一群普通人,是无数子女的父母,是无数父母的子女,你们承载这无数人的希望,也被无数人担心与心疼。老妈,您现在我眼中的形象既光辉又伟大。

您在发热门诊支援,若是把医院比作战场,那发热门诊就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您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一定要带好口罩,防护服穿得严实些,多喝水,多休息。作为一个坚强的战士,您可千万不能倒下。我从来没觉得视频聊天那么“无情”,只能听见您的声音,看见您的脸,却感受不到您的温度。

愿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日胜利,愿您早日平安归来。请您一定要好好的,我在家里等您回来。

爱你的女儿。

王宏平医生之女

【浙二人名片】

王宏平,1976年生,干部保健科主治医师,有两个孩子,大的女儿,小的儿子。自年二十九开始,就持续驰援发热门诊,负责普通发热病人的接诊,替发热门诊的同事分担压力。为尽量减少与家人的接触,她一直住在医院提供的临时宿舍里。就读建兰中学初三的大女儿,看到妈妈冲在防疫一线,心中既敬佩又担心,写下了这篇日记。

【3】

这顿年夜饭,我们何时补上

今天是1月24日,大年三十,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佳节,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的日子。

早上6点多,在我和妹妹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妈妈就起床到菜场买菜去了,只为给我们做一顿美味的年夜饭。菜买回来之后,妈妈就开始洗菜、切配,为晚饭做准备。我起床后,看到妈妈买回的菜,对晚上的年夜饭更加充满了期待,因为有我最爱吃的臭豆腐、红烧羊肉、卤牛肉、基围虾、澳洲大龙虾等。

妈妈一直忙碌着,除了一直为晚饭做准备之外,中间还帮我们全家人做了早饭,包了饺子做午饭,总之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大约在下午2点的时候,妈妈接了一个电话,隐约间我听到好像是医院打来的电话。放下电话,妈妈和我们说了两句,说医院紧急通知,要去上班,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如果晚饭前不能回来,让爸爸给我们烧晚饭。说完,她就急匆匆地出门了。

结果,晚饭前她果真没能回来。爸爸简单烧了几个他能烧的菜,将就着就算是年夜饭了。我爱吃的菜几乎都没有烧。吃完饭,我们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了,大约晚上10点的时候,爸爸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妈妈说,她下班了,大约半个小时到家。她回来的时候,要我和妹妹都要回避,同时让爸爸用医用酒精在她走过的地方都要喷洒和消毒。妈妈第一时间跑到楼上洗澡,而且换下来的衣服,要用塑料袋密封收藏。从妈妈的这些动作里,我就知道,新型冠状病毒非常厉害,但真正让我震撼、让我有切身体会的,这算是第一次。

妈妈不能陪我们吃年夜饭,其实我心里很失落,但看到妈妈这么辛苦,我更多的是心疼妈妈,希望妈妈辛苦工作的同时,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同时,我也为武汉祈福,为中国祈福,为我的家人以及认识的每一个人祈福。希望这次冠状病毒疾病远离我们,早点过去。在面对疫情巨大挑战的时候,我深刻地感受到,和妈妈一样的这些医护人员的重要性和伟大之处。她们舍小家为大家的行为,真的很伟大。

妈妈,您辛苦了,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也希望疫情能够早点控制住,消灭掉,让它远离我们!

柯静护士之子

【浙二人名片】

柯静,1982年生门诊护士,日常在口腔矫形科当治疗护士。疫情发生后,她积极响应号召,驰援发热门诊,主要负责防护、办公、生活等各种物资的储备;协调后勤保障部门,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快速改建和扩大病区;监督工人做好医疗垃圾的转运,确保过程安全,时常从早晨7点忙碌到夜晚10时,无暇顾及两个孩子。

看到儿子写的家书,柯静感动又感慨

柯静一家四口在旅行时的合影

【4】

放心,我会带好妹妹

罗仕迎大女儿携小女儿向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妈妈拜年

过年了,我们一家人要回老家龙游过年。路程很遥远,开车需要3个多小时才能到。谁知刚到龙游,妈妈接到医院电话,说全体护士回杭待命。妈妈接到这个消息,马上买好火车票回杭州,因为最近有一种很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必须严格防护。我的妈妈是浙大二院的护士,她们医院有7名医生、护士要去武汉帮助医治被病毒感染的病人,所以我的妈妈要加班,在医院里工作很辛苦。

病毒越来越严重,我们也只能待在家里。今年的过年和以前比很不一样,我会好好呆在家里,多洗手,多锻炼,我会好好学习,多看书,带好妹妹,不让妈妈担心。虽然我很想妈妈,但她们是战斗在防疫一线的奉献者。

希望这种病毒能够很快控制,希望妈妈能帮助更多的人,也能早早回来!在我心里我的妈妈是一位伟大的护士。

罗仕迎护士之女

【浙二人名片】

罗仕迎,1983年生,肾脏内科血透室护士,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年三十,她和家人在驱车回到龙游的路上,接到了护士长“紧急召回”的电话。我省启动一级响应后,医院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回到岗位或在杭待命。放下还在哺乳的小女儿,她立即购买动车票,当日下午2点返杭,没顾上吃年夜饭,次日便投入工作岗位,为血透病人做好医疗服务。

这几日,罗仕迎坚守岗位,忙碌照顾血透病人

作者:通讯员 方序 童小仙 王意菁  编辑:汤翀
原本万家团圆的喜庆氛围,却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蒙上了一层紧张、焦虑、不安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