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杭州城市大脑2019年度总结发布会在余杭艺尚小镇举行。
这一年,杭州城市大脑从治堵走向治域的关键一年,涵盖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建成完成。
发布会现场,云栖工程院发布2019年城市大脑中枢系统架构,余杭区、江干区、市应急局分别发布余杭平台、东站枢纽治理、应急管理系统、舒心就医场景等城市大脑应用新场景。
同时,城市大脑民意直通车正式上线,杭州城市大脑产业协同创新基地授牌成立。
“算力”更强 城市大脑更聪明了
云栖工程院执行院长王亚卿发布了城市大脑中枢系统架构。作为首个提出并探索“城市大脑”的中国城市,从2018年12月28日的1.0版本更迭到目前的3.0版本,算力、容错、安全等方面的性能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依托杭州城市大脑部门系统和区县平台,从社会治理和便民惠民两侧发力,已建成涵盖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截至2019年12月30日,已接入覆盖全市49个市级单位、15个区、县(市)(含钱塘新区、西湖景区)、13个街道及2个区级部门,共计148个数字驾驶舱。平台数字驾驶舱上线运行,确保城市大脑各项指标即时、在线、真实。
据介绍,数字驾驶舱展现了很好的城市治理作用,如下城区率先在乡镇街道层面探索建设数字驾驶舱,在今年“8.28”道路坍塌应急事件处理中,通过数字驾驶舱,城市治理者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并与交警、地铁、燃气集团等相关单位高效协同,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
给城市道路做CT
每天为每位出行者节省5分钟
这一年,城市大脑·余杭平台推出了畅快出行、调节在线、欠薪预警、统一地址库等12个智能应用场景,给城市安上会思考的大脑。
和杭州城市大脑建设一样,余杭平台建设也先从交通领域切入。
畅快出行就是按照城市大脑建设思维做了两件事:一是给城市道路做CT并形成指数报告,二是把CT指数报告通过城市大脑中枢提供给“各科医生”,也就是各个相关部门,例如交通、住建、规划、城管和交警等。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治疗城市交通顽疾。
运行以来,临平城区延误指数降低1.11 %,平均路程用时降低9.89%,平均每天为每位出行者节省5分钟。
通过数字资源不断优化城市资源,机器智能提升了城市智能。
值得一体的是,城市大脑·余杭平台“调解在线”运行后,2019年1月至11月,余杭区各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22916件,已成功化解22607件,调解成功率98.65%,有效提升了余杭区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能力水平。
从“治堵”到“治城”
从“单一场景的推广”到“综合区的实践”
杭州城市大脑在火车东站枢纽、湖滨街区、新天地等综合性强、人流密集、关注度高、代表性强的区块,让部分应用场景率先落地推广,给来杭游客一个综合体验和良好体感,“跟着城市大脑游杭州,发现不一样的杭州”,杭州城市大脑建设从“治堵”到“治城”,从“单一场景的推广”到“综合区的实践”,实现了杭州城市大脑建设新的历史跨越。
杭州火车东站作为杭州城市大脑东站枢纽综合示范区,过去一年,通过城市大脑的赋能,在停车、行车、乘车、电梯安全、垃圾清运等五个场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借助城市大脑便捷泊车“先离场后付费”场景赋能,停车场日均泊车量增长13.61%,月均停车量增加了4.5万辆。
依托城市大脑交通系统开发道路延误指数,重新设置104块交通指示牌,让老百姓从“找不到车位”到“抬头见车位”。
以数字旅游专线场景落地为突破口,自5月份以来陆续开通三条数字旅游专线,为近20.7万人实现到达目的地最多换乘一次,较以前平均节约40分钟左右在途时间。
防汛防台“一张图” 为防汛工作赢得主动
通过防汛防台“一张图”展现杭州市钱塘江、苕溪、运河三大水系分布,汇聚气象、林水、城管等部门的水雨情实时数据,实现重点区域雨量、水库水位、河道水位实时监测预警。
该系统已接入视频监控8.2万余路,水雨情监测站点1400余个,物资储备库17座、物资装备9.8万余套、避灾点2295个、应急救援队伍216支。
面对钱塘江、东苕溪流域3次超保证水位的流域性洪水和超强台风“利奇马”,该平台对杭州市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为受灾地区发布预警信息;通过应急预案数字化功能,实现辅助智慧决策,自动判断响应启动条件,为城市管理者指挥决策提供依据;依托接入的抢险队伍、救援物资数据,实现应急抢险救援科学调度,为防汛工作赢得主动。
据介绍,城市大脑明年将重点推进“两客两货”管理、公共交通协同一体化、校园事业单位资源开放、放心家政服务、预付商业卡监管等一系列为社会和百姓提供更多富有体验感和价值感的应用场景,为全国打造“城市大脑”杭州样板,提供“数字治理”杭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