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萧山区河上镇大桥村的外来媳妇土家族姑娘张玉萍,近十年来一直无法真正融入萧山。自从镇里“文化管家”组建了舞蹈队,能歌善舞的她找到了自信,与姐妹们一起唱歌跳舞很开心,感受到了村民大家庭的温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萧山人和张玉萍一样被“文化管家”温暖着。
12月6日,萧山区“文化管家”项目正式签约。今后,萧山区级层面每年投入500万元采购“文化管家”服务。萧山引入的25名“文化管家”,将作为区文化馆文化下派员落到各镇,服务和执行各文化馆分馆的建设和工作任务。
据悉,从2018年起,杭州市萧山区文旅局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来共同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先后在戴村镇、河上镇、闻堰街道,结合当地需求打造了一个“文化管家”项目。
“文化管家”是一种托管模式,即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社会文化机构按照服务清单、以基层综合文中心为阵地,向基层老百姓提供一揽子公共文化服务,以破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因缺乏文化专业人才而导致的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群众需求难以满足的现实难题。
这些为老百姓提供文化类的“管家”式服务有:文化类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文化艺术专业培训、场馆的运营管理、当地特色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等等。 经过前期三个乡镇的试点,“文化管家”项目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由于前期试点的成功,今年9月份,萧山区政府批准每年以500万元的经费来向社会采购“文化管家”服务,使“文化管家”在全区范围内普遍化、制度化与常态化。
“2018年11月,戴村镇成为全区首个引进‘文化管家’项目的乡镇。这一项目的引进,为我们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增强了戴村老百姓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戴村镇党委委员张婷说,我们大石盖村有一项传统民间手艺----造木船,之前缺少专门力量去保护、传承,面临着失传的风险,“文化管家”进村之后,结合“春泥计划”、文艺演出等对其进行挖掘、宣传。让更多的大石盖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了这项手艺并对这项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阙丽萍是河上镇紫东村一名普通村民,“‘文化管家’来河上镇大半年里,就把专业的优质师资送到我们村里,担当起好多艺术课程的教学、编排工作,有舞蹈队、旗袍队、还有合唱团、戏曲社、乐器班等等,我们欢迎这样的文艺团体来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更喜欢文化管家这种“到家门口量身定制”精神文化生活。”阙丽萍说。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贴近老百姓的“接地气”的项目。这些具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他们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文化活动的魅力,即便是跳广场舞,有帅帅的管家小伙子在前面领舞,村民们一下子被形体语言艺术的魅力所感染,男女老少纷纷加入广场舞行列,以至于一次又一次地更换更大的场地以满足群众的需要。“文化管家”成为乡村的“网红”,一位管家生病了,有村民不远20多公里送来药品和水果,乡亲们用质朴的方式表达了他们“文化管家”的珍爱。
接下来,萧山区通过试点和推广“文化管家”服务,实质性地推进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的创建工作,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同时,有效解决政府向辖区内所有居民提供“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确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希望通过这一探索,力图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创造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多元参与的“萧山模式”,使之不但能解决本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所面临的难题,也为全国各地的类似难题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