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份,杭州市垃圾分类新规出台,随着市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增强,分类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中。今年,拱墅区首先启动辖区26个安置房小区的分类设施提升改造,近日已全部完成方案会审,预计11月初开工,12月底前全部完工。
为什么会选择安置房小区开始试点?拱墅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安置房小区相对较少,作为试点可以为后续的老旧小区、新建小区改造提供有益借鉴;二来因其人口回流、非商品房性质、安置房小区环卫设施亟待提升,本次改造也符合小区实际需求。
10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拱墅区上塘街道的瓜山佳苑小区,这是首批启动分类实施改造的26个安置房小区之一,在小区南面的临时出入口处已经挖开了一个口子,路过的居民表示,这里即将铺设排水管道,安装洗手台,以后小区里的垃圾桶都要集中起来放到这里,方便定时定点投放。
社区主任张伟强介绍,目前瓜山佳苑共有9个垃圾投放点,每个点上有3-4个垃圾桶,分类设施提升改造后,小区垃圾投放点将缩减为3个,每个点上设置6个垃圾桶,并由原来的开放式变为封闭式,减少垃圾臭味对小区环境的影响。
同时,新的分类设施引入了后,小区将利用其智能系统开展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安排志愿者在一旁监督指导,初步计划是每天早上6:00-9:00,晚上18:00-20:00开放垃圾桶,这两个时间段外,垃圾桶投放口将自动关闭。
另外,小区的开放式大件垃圾集置点也将原址改造为封闭式的垃圾集置房,并增设排水管道,将冲洗垃圾桶的污水排到小区的污水管道中。
拱墅区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全市垃圾分类新规出台,拱墅区也同步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3年行动计划,而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实现辖区348个生活小区分类设施、硬件全部提升。
按照“一区一方案”的原则, 每个小区都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量身定制”, 注重功能的同时彰显小区特色。例如香积寺小区打造绿化覆盖分类设施的宜居模式、即将原有简陋功能不规范的垃圾房,提标改造成流体式绿化点缀的分类设施,彰显宜居绿色的理念;瓜山小区引入智能化,可视化,密闭化,可清洗化的智能垃圾柜体,引入刷卡式定时定点投放的投放理念,接入cctv实现溯源功能,打造定点投放 “未来已来”模式……总体来说,针对本次小区内部分类设施改造,拱墅城管通过“三增三减”的改造模式:
三增:
1.增加特殊垃圾集置点,一改以往小区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绿化垃圾混堆混放的垃圾处置1.0模式,规范特殊垃圾堆放,结合小区品味采用集装箱模式、半围挡模式的可移动、分类放的2.0模式。
2.增加分类设施清洗点,针对生活小区中垃圾桶清洗污水横流,有碍观瞻的情况,提升改造配套雨污管网分离的清洁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投放点和接驳点的清洁程度,减少异味和污水。
3.增加高标准可回收物网点,一改以往小区可回收物游击队捡破烂的散漫模式,建立精细化分类、高低回收物应收尽收的分类设施,引导居民源头精准分类,倡导绿色可循环的生活习惯。
三减:
1.减少小区垃圾桶点位、数量。撤桶并点,推进定时定点投放,引导居民自身知晓分类、养成分类习惯,进一步减少垃圾量产生,为未来“垃圾不出门、出门尽可用”的绿色生活方式打下基础条件。
2.减少分类设施公共资源占用问题。考虑通过顶棚绿化、立面绿化的方式,提升了分类设施的“颜值”和“品味”
3.减少小区垃圾产生量。分类设施提升后试运行减量可达25-30%以上,硬件提升、软件宣传,都是为了引导居民从源头上分类正确,引导小区居民养成绿色生活、低碳减量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