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职场人群成抑郁症“主力” 医生:早期识别抑郁症有这几种方法
发布时间:2019-10-21 17:29:58 Mon  来源:杭州网

杭州网讯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职场人群成为心理、精神问题的高发人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发起,灵北公司支持的“阳光心灵,职场同行——绿丝带关爱职场人群心理健康科普行动”于10月17日在杭州举行。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于恩彦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张宁教授深入浅出的进行了抑郁症的科普讲座,提高职场人群对于抑郁症的关注和认知度,专家提醒,抑郁症要早期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且要坚持治疗,避免擅自停药。

职场人群成抑郁症“主力”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列为重大行动之一,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识别、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特别是抑郁症、焦虑症。

抑郁症患病人群在全球累及超3.5亿人,中国是全球抑郁症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总人口的4.2%。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8%,12月患病率为3.6%。

抑郁症广泛存在于各类人群中,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的职场人士以及老年人、特殊生理期(产后、更年期)的女性等,都是抑郁症的高危人群。国内临床用药监测数据表明:18-64岁的人群是抑郁症用药的主要人群,抑郁症不仅带来了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患者由此而导致的工作能力的下降甚至失业。

早期识别抑郁症

“抑郁”作为一种情绪状态,像喜怒哀乐一样,每个人都会出现,往往通过自我调节就会自行消退,不影响正常生活。但是作为一种精神疾病领域的常见病,“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典型状况,是包含情感、躯体和认知症状在内的多维障碍。

“如果出现心情压抑、愉悦感缺乏、兴趣丧失,伴有精力下降、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下降、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等表现,甚至有自伤、自杀的念头或行为,持续存在2周以上,就要警惕患有抑郁症的可能。这时如果工作、学习、生活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及早前往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专科门诊进行正规诊疗。”于恩彦教授提醒。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于恩彦教授

在抑郁症的三种表现症状上,目前公众的了解更多地局限在情感症状,很多抑郁症患者有躯体症状表现,但是,躯体症状常常掩盖原有疾病,使临床医生不易及时做出抑郁症诊断,影响抑郁症的就诊率、检出率以及早期诊断。

于恩彦教授特别提醒,抑郁症患者中,大部分人都会出现抑郁情绪、疲乏及认知症状,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认知症状的表现比如:记忆力下降(“我什么都记不住”)、注意力下降(“我工作时总是走神”)、执行功能受损(“我犹豫不决、难做决定”)、精神运动速度减慢(“我反应慢,总是跟不上别人的思路”)等。认知损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导致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严重下降。另外,抑郁情绪和认知症状互相影响,容易出现恶性循环。

恢复社会功能是治疗目标

作为一种复杂的多维度、异质性疾病,抑郁症不仅会造成明显的精神和身体残疾,还会给患者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和当前抑郁症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抑郁症的治疗率偏低。相比于其他慢性疾病,抑郁症的就诊率和治疗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张宁教授解释,这与抑郁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低,以及病耻感有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张宁教授

需明确的是,抑郁症是可治的疾病,它和许多躯体疾病是一样的,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缓解和康复,可以恢复病前的家庭功能与工作职能。张宁教授提醒,抑郁症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消除症状,避免复发,还要让患者能够恢复社会功能,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药物,更需要关怀和陪伴,周围的人对患者正确的理解和对待也很重要。

此外,需要注意抑郁症是一种会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对于初次发作的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还需要补充治疗和维持治疗。

作者:记者 杨威  编辑:李建刚
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发起,灵北公司支持的“阳光心灵,职场同行——绿丝带关爱职场人群心理健康科普行动”于10月17日在杭州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