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你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不要再回来了,我再也不想在这儿见到你……”家门口,女儿抱着妈妈依依不舍满眼含泪,而她的妈妈却语气坚定地对她如是说。
这个妈妈有很多女儿,年龄都处于豆蔻年华,有的还多才多艺…… 只是这位妈妈为了这些女儿操碎了心。但她温柔又坚强。
她是一名监管民警,执着又奉献。她是同事眼中的“女汉子”,是戒毒学员心中的“掌灯人”,是我市公安监管戒毒战线又一先进典型。她,就是杭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女子管理科科长,何英云。
何英云,女,197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文化,1992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1995年由安康医院调入当时刚成立的杭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至今。何英云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公安戒毒工作岗位,坚守初心使命,敬业爱岗奉献,以执着不懈的坚持守护戒毒人员迷失心灵,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成功挽救了一大批吸毒人员迷途知返,戒除毒瘾,回归家庭。
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杭州禁毒十年贡献奖”、全市优秀人民警察、市直机关“三八红旗手”、市局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我要叫你一声妈妈!”
白墙黛瓦、草木葱翠,宽敞明亮的房间,整洁温馨的环境,走进戒毒所,没有想象中的冰冷阴森,这里更像是一所学校。
何英云工作的女子戒毒康复区,都是女性戒毒人员。因为好奇、交友不慎、感情坎坷,甚至受人欺骗等各种原因沾染毒品,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悲伤沉沦的故事。
何英云从不认为与她们只是看管与被看管的关系,她把她们当成特殊的受害者,当成自己的病人、姐妹、孩子来开展管理教育工作。
戒毒人员黄某刚成年,因听信吸毒能减肥,吸食冰毒被抓获。正是叛逆的时候,脾气暴躁,独来独往。一天夜里,值班员报告黄某又在自言自语,何英云走近,是黄某在睡梦中抽泣着轻声叫唤“妈妈,妈妈......”。何英云联想到她在黄某刚入所时,曾联系过她的家人,可电话那头是一个女人的怒吼声:“我没有这个女儿,她早死了!”
那一刻,同样是母亲的何英云,心被刺痛了。从那以后,何英云更加关注黄某,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发挥唱歌特长参加文体活动,及时表扬她的点滴进步。
黄某逐渐开朗自信起来,爱笑了,也喜欢跟人交往了。
一天户外活动时,黄某微笑又胆怯地问道:“我能叫你一声何妈妈吗?”何英云摸摸她的头:“那你可要听妈妈的话啊!”
看着黄某蹦跳着欢快的背影,何英云欣慰地笑了,这笑中又带着点无奈和苦涩。是啊,她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可是老天爷却跟她开了个玩笑。
儿子洋洋出生早产,又合并窒息,智力、运动发育不是很健康。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平常的吃饭、写字,走路、奔跑,对洋洋来说都不容易。
小时候,锻炼写字,洋洋不能控制手力,何英云用胶带把铅笔、手指按照握笔姿势捆绑,让洋洋一次次去尝试写字。但是,不会掌控力道的洋洋,铅笔总是一写就断,何英云一次性削了几十支铅笔,写了断,断了写,孩子哭,自己也哭,但练习绝不能停。为了锻炼走路,那几年洋洋的膝盖从来没好过,总是青一块紫一块,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心头肉,何英云恨不能替孩子去摔跤磕头,可她知道洋洋以后的路还很长,得靠自己一步步走过来。
那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可能只有一个字,熬。自己选择的事业,必须始终如一坚持;柔弱的孩子,同为警察同样忙碌的丈夫,由不得她半点松懈。但她总能找到共通点,工作中像母亲一样奉献,生活里像勇士一样战斗。
“你都不放弃,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
虞某,漂亮、能干,有一份热爱的幼师职业,因为追求新鲜刺激和所谓的“时尚”,成为杭州最早开始接触海洛因的一拨人。
毒品最终吞噬了她的生活和事业,留给她的是斑斑劣迹,还有支离破碎的家庭。曾经最疼爱她的父亲已与她断绝关系,多年没有联系。
何英云一次次地给虞某家里打电话,又一次次地被拒绝,直到虞某临出所前一个月,刚强的老父亲撂下一句“给她最后一次机会!”便又挂了电话。
当然,这已足以给虞某鼓励,出所后时隔多年第一次踏进家门,以为一切都是美好的开始。但是不久,因为去见吸毒圈朋友被发现,父女俩再次闹翻。
年后,何英云打电话给虞某的父母了解情况,老父亲却早已失望透顶:“她就是狗改不了吃屎!都已经出所了,你还管她做什么?!”
“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理解您的恨铁不成钢。戒毒本来就不容易,现在正是女儿最需要你的时候啊!”
父亲老泪纵横,选择再次原谅的那一刻,是出于深沉的父爱,也是因为被眼前这个警察的执着所感动吧:“你都不放弃,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
虞某再次回归家庭。直到现在,何英云一直与她保持着联系,定期回访,询问生活、工作情况,并帮助她迈过离婚、流产、胆结石手术、毒友诱惑等一道道坎,督促她定期到社区报到、尿检,指导她做脱毒认定以及申报驾考等事项。
2019年3月16日,虞某结婚,家庭幸福。在最近的一次电话里,虞某告诉何英云,她很幸福,近期还带着父母出去旅游了。电话那头,虞某一件一桩说着新生活,电话这头,何英云早已潸然泪下。
截止2019年9月1日,何英云的管理二科(女子)目前跟踪帮教人员共有66人,其中16年以上1人,5-10年6人,4-5年以上4人,3年左右37人,其中1-2年有7人,1年以下13人。
目前完成脱毒认定25人,这66人中有工作35人,主要工作有酒店前台,自主个体,家庭产业和餐饮,手机销售,网店客服等为主。
2016-2018年结婚有 15 人,生孩12人,怀孕有1人,备孕3人。
真水无香,大爱无言,拯救一名吸毒者,就是拯救一个家庭。“虽然毒品戒断率很低,但是能挽救一个是一个。”何英云用自己的不懈执着和默默守望,改变了许多吸毒者的命运,点亮了她们的希望之灯。
“她身上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她身上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让我十分敬佩。”二十多年的老同事这样评价她。她对自己,有时候真是使了狠劲。
左手打着点滴,右手还在用颤抖的手批阅着戒毒人员的周记本,这一幕就发生在大庆安保期间的戒毒所管理二科康复劳动工场,何英云就是这个轻伤不下火线的“铁娘子”。
阑尾炎复发,何英云在门诊做了个简单手术就又回到工作岗位,有医学常识的她给自己配了药,又叫所里的护士帮她挂上点滴,就这样继续工作。
同事们都劝她,她却义正言辞地说:“现在全杭州一万多警察都在加班加点,我怎么能因这么一点小毛病就拖大家后腿?”大家拗不过她,只能看着她一会儿捂着肚子皱着眉头,一会儿又健步如飞地忙碌着。
你没有什么特殊,你同样可以。这也是何英云一直给儿子灌输的思想,坦然面对接受自己,勇敢拥抱生活。从读小学开始,何英云和丈夫权衡再三,决定给洋洋报普通学校,而不是特殊的康复学校。没少受同学的嘲弄,他人异样的眼光,但他们一家始终坚定地坚持着。
给洋洋买电脑,教他用手机,学会发微信,尽管这一路艰辛,但何英云不想让儿子错过这斑斓又日新月异的世界。
“如果抱怨有用,还要努力做什么?如果很容易,还要坚持做什么?”何英云用她的乐观和坚强,温暖和善良,畅游在命运的河流,奋斗在平凡的岗位。
小时候日子艰苦,读了卫校,走出了农家,有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有一个温暖的家,已经很知足。感谢党,感恩生活。
“一到工作岗位看到我亲爱的同事,我就有用不完的力气,回到家里看到爱人和孩子,我就又满是勇气了。”
“哦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哦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那个当年为了追求她舍得花“巨资”打长途电话的青年,还一直陪在她的身边,一起携手走过风风雨雨。
岁月早已将她磨砺成了柔中带刚的铿锵玫瑰,职责和使命早已淬炼了她忠诚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