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馆供图)
“欢迎您来到‘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参观。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的起草地。因为五四宪法,杭州在中国宪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获得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伴随着讲解员的声音,这枚中国宪法史上的西湖印记在参观者眼中逐渐清晰起来。
“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毛主席当年在来杭途中对随行人员说的一段话,道出了宪法与杭州的不解之缘。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西湖边度过了77个日日夜夜,在北山街84号大院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宪法草案的修改完善和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多少年来,鲜有人知道这个隐匿于西子湖畔的小院,以及曾在这里发生过的一切。直至2016年12月4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揭牌开馆,60多年前那些有关我国首部宪法的红色记忆才被重新唤醒。
从京杭两地共同完成西湖稿,到全国各界一亿五千万人参加宪法草案大讨论,再到五四宪法全票通过,陈列馆中的每一件文物、每一个场景,都将宪法的孕育过程和那段鲜为人知的光荣历史还原得淋漓尽致。
在泛黄的“西湖稿”前重温峥嵘岁月
(陈列馆供图)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包括北山街和栖霞岭两个馆区。北山街馆区主要讲述五四宪法从起草、讨论、通过到实施的全过程。在那些泛黄的图文档案前,一批又一批的观众驻足、细看、议论,新中国首部宪法的岁月记忆被重新唤醒,鲜活如新。
许多观众在那本泛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前停下了脚步。这本草案初稿是1954年八千余人参与宪法草案初稿讨论时使用的原件,史称“西湖稿”。65年前,毛泽东率领的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度过了77个日夜,起草了“西湖稿”,为宪法草案的修改完善和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每天,无数游客追寻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踪迹而来,陈列馆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红色教育基地。淳安千岛湖望湖社区68岁的方辩志在参观时说:“陈列馆地方虽小,但是内容非常丰富。总体感觉是看得懂、听得进、记得牢。我们的宪法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来这里之前,我一直觉得宪法离我很远。今天,我真正感受到宪法就在身边。”
截至2019年8月,陈列馆已接待观众超过80万人次,共有1270多批次、超过4.6万余名国家工作人员在这里进行宪法宣誓,重温那段红色峥嵘岁月。
让宪法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陈列馆供图)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不仅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领导干部开展宪法宣誓的重要场所,还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生动课堂。假日小队、兴趣小组、班级活动、社会实践,陈列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学生。
今年8月,“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青少年宪法教育主题展在钱塘江畔的青少年发展中心开展,作为杭州青少年普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主题展重点展示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主要馆藏内容,100余件组珍贵的实物和图片资料通过场景和模型展示、宪法时空隧道、宪法朗读亭、宪法宣誓体验、宪法课堂、VR和环幕电影等多种手段进行展出,旨在帮助加深青少年对宪法的理解,让宪法的种子在每个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