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当戏曲表演离开了华美戏服和惊艳妆容,这将会是一场怎样别开生面的演出?8月31日,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浙江昆剧团、上海昆剧团、永嘉昆剧团三地联动集训的成果汇报演出成功举办。
这一天的浙江省音乐厅,没有“台上一分钟”,只有“台下十年功”。三地昆剧青年演员身着朴素的练功服,化着清淡妆容,以最纯粹平常的样子出现在观众的面前。没有戏服衬托,但窈窕的身姿、矫捷的身段依然还在;没有脂粉修饰,但眉宇间的坚毅、目光中的精气神依旧如初。“手眼身法步”,样样需苦练,样样要精通。本次杭州站的演出,演员们主要展示了集训期间“基本功”的训练成果。
“腿功”作为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包含“圆场”、“二起子”、“串翻身”、“飞脚”、“矮子功”、“扫堂旋子”、“前桥”、“旋子”等多个训练项目,演员们在舞台上翻腾跳跃,旋转,展现“十八般武艺”,身姿之矫捷令在场观众惊叹不已。以“马趟子”“剑舞”等为内容的“身训”,是以一系列动作的组合来展现特定场景的舞蹈动作程式。戏曲演员为在武戏中表现打斗场面而学习和训练的技巧和套路称为“把子功”,由于激烈的节奏和繁复的动作组合而具有极强的舞台表现力,观赏性很高。演员们扎实的功底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从前,观众只能看到演员的台前风光,而这一次,戏曲演员在平日里的刻苦训练第一次被呈现在灯光聚焦的舞台之上。但其实,观众们看到的只是三地昆曲人刻苦练功的冰山一角,圆场、吊嗓、飞脚、翻身、把子早已成为他们的生活日常,他们的更多的努力与付出还是隐没在光芒之外的幕后。
1000个“打飞脚”,正圈5分钟反圈5分钟的“圆场”,100个以上的“虎跳前扑”,10遍“打把子”,200个“翻身”,200个“踢腿”……8月的高温中,这是三地昆剧团的青年演员在集训的每一天都要完成的基本功练习。高强度、高密度、快节奏是集训的主旋律,聚焦基础训练才能夯实成长成才根基。许多戏曲艺术家也走进排练厅,为这群年轻的昆曲人传道、授业、解惑。年轻的青春力量与戏曲的经典魅力相互碰撞,是一种新时代的别样文化传承。
同时,“文武双管齐下”成为了本次集训的特色亮点。文戏演员要学马趟子,武戏演员也要练吊嗓子,年轻昆剧演员能够在巩固本行当技艺的同时不断拓宽艺术之路。演出当天,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小生演员黎安,带领三地小生上台展示武戏中的“把子功”,这是他第一次在舞台上“打把子”。作为梅花奖和白玉兰奖的双料得主,黎安以归零心态主动加入集训,在他看来,昆曲演员虽有行当之分,但一个好演员必须文武兼备。
“戏比天大,德如地厚”,除了对扎实基本功的高要求外,修艺不忘修德也是年轻一代昆曲演员不能忘却的重要课题。集训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安排三地昆曲人赴台风重灾区永嘉县岩头镇进行慰问演出,向灾区群众传递来自昆曲界的温暖,同时还邀请多位前辈艺术家进行座谈分享,以精神的力量召唤青年人的使命感。
本次三地昆剧团联动集训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在文艺戏曲领域的生动实践。在昆曲迎来市场盛夏的当下,昆曲人越发意识到“一枝独秀不算好,满园春色更可期”。此次三地联动集训把合作从台上延伸至了幕后,把合作深化为剧目创作、内部管理、青年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交流探讨。三地昆曲人将始终坚守为技艺精进而奋斗的初心,铭记推动剧种发展的使命,努力以精湛的技艺和优秀的作品回应时代呼唤和人民期待,不懈攀登戏曲艺术的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