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一场社区垃圾分类指导活动在南肖埠社区举行,以“分类新时尚 党员我先行”为主题,由20组社区志愿者率先敲响党员干部家门,上门指导垃圾分类,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每两栋楼之间就有一个垃圾分类站,绿色的卡纸上写着责任党员的名字,道路一侧的墙上挂着垃圾分类宣传牌,在南肖埠社区,处处都在提醒居民注意垃圾分类。
室内两色垃圾桶,从十多年前就开始用了
咚咚咚!“打扰了,我们可以看看您家的垃圾分类吗?”拿着垃圾分类手册,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韩佩丽和另一位督导员敲响了11幢203室的门,该居民家里一共有两种颜色的垃圾桶,绿色的放餐厨垃圾,白色的放其他垃圾,分类正确,获得一个“赞”。
在另一户居民家中,还在上小学的孩子看到有人来看垃圾分类,指着垃圾桶说起了自己的分类小窍门。韩阿姨告诉记者,社区2000多户居民,几乎每家都有两个这样的垃圾桶,自己在社区住了十多年,家里的两色垃圾桶也放了十多年,每次去查看,居民都很配合。
社区书记梁旭珍介绍,从2004年开始,社区就向每一户居民分发了两色垃圾桶,倡导垃圾分类,并一直沿用至今,这在整个江干区来说,算是起步较早的了。入户垃圾分类不能要求太过精细,要先从简单的分类做起,所以,目前只对居民生活垃圾分两类处理,如果居民生活产生一些有害垃圾,居民也会自觉地把垃圾放到楼下的有害垃圾桶内。
居民自治,70人志愿队伍督促分类
在活动现场,一位路过的居民好奇地拿起了垃圾分类的标识牌,向一旁的志愿者询问“废弃食用油”应该怎样分类。
韩阿姨说,按照杭州市小区垃圾分类标准,小区12处垃圾分类站点几乎都设置了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放置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除了上门指导,社区还安排志愿者每天早晚各一次站岗,每组负责一个片区,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进行规劝和指导。
在垃圾分类的管理上,梁旭珍表示,“我们希望用这种居民自治的方式,互相监督,鼓励大家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小区目前已经组建了一支70人的“绿邻聚落部”志愿者团队,他们大都是退休老人。这支队伍积极性很高,遇到不听劝的居民,他们总是反复上门劝说,把垃圾分类真正当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来做。
作为“绿邻聚落部”团队的一员,韩阿姨告诉记者,其实,她自己也是一名退休党员,今年已经70岁了,垃圾分类是一件好事,但是真正做起来就有点麻烦,“我们要做的就是告诉大家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导居民养成分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