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5月7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哮喘日”,今年哮喘日的主题是“全程管理,控制哮喘!”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中医大二院)呼吸内科主任黄晟主任医师跟哮喘这个“对手”打了很多年的交道,通过科学的诊治和有效的控制,他帮助过很多顽固性哮喘患者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也和许多患者成为了好朋友。黄晟主任说,对于大部分成人患者来说,哮喘是很难根治的,我们很难摆脱环境中易诱发哮喘的各种因素,因此患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并定期复查,来控制哮喘,避免急性复发,同时,还不能忽视经常与它伴发的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黄晟主任跟我们讲述了一位患哮喘20多年的老病人李虹(化名)的故事。
真菌接触鼻炎加重 21年间哮喘屡次反复
大概在1998年,42岁的李虹因为经常发生喘息、胸闷,第一次来到黄晟主任的门诊。经过检查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同时还伴有过敏性鼻炎。经过一个月的药物治疗,李虹的哮喘发作次数越来越少,病情渐渐稳定下来。之后李虹因为工作调整去了外地,黄晟主任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再遇见她。直到9年之后的一天,李虹再次出现在黄晟主任的专家门诊里。这时,李虹的哮喘更严重了,几乎一天就要发作一次……经过检查,确诊为真菌致敏的严重哮喘。黄晟主任介绍,这是一个比较少见的致病因素,可能跟她负责档案管理,每天可能会接触档案中堆积的灰尘、真菌有关,导致刺激气道诱发哮喘复发。经过一年的规范治疗,李虹的哮喘得到了有效控制。
没想到过了2年,哮喘又“死灰复燃”。经过了解,黄晟主任找到了这次哮喘复发的原因——鼻炎控制不佳。原来,上一次哮喘好转后,李虹为减少致敏原接触,调到外地工作,换了一个岗位。由于工作繁忙,李虹慢慢忽视了鼻炎的用药,有一次没一次的。不久便又开始出现堵塞,流涕、打喷嚏等情况,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鼻炎发展成鼻窦炎,长了鼻息肉。做手术切除鼻息肉,李虹感觉鼻子完全通气了,立马把医生的嘱咐抛在脑后,不再继续用药控制炎症。一段时间过去,李虹的鼻子又开始堵了。更让她烦恼的是,哮喘也开始发作,白天吃饭时闻不到香气,吃什么都没胃口,胸闷难受,呼吸急促,她这才赶紧回来找老朋友黄晟主任。
黄晟主任告诉李虹,哮喘跟鼻炎就像一个藤(呼吸道)上的两个瓜,上游的炎症不消除,也会刺激下游,它们就像“孪生兄弟”一样,往往会一起出现,相互影响。对于李虹来说,虽然鼻息肉切除了,但是如果不坚持用药,消除鼻窦内的炎症,不仅鼻息肉可能再长,而且还会影响哮喘。听了黄晟主任的话,李虹了解到鼻炎治疗的重要性,把跟她有类似症状的哥哥、姐姐也劝来黄晟主任的门诊。在经过长期跟踪治疗和管理之后,李虹和她哥哥姐姐的哮喘和鼻炎都得到较好的控制。
上个月的一天,黄晟主任又在门诊遇到了李虹。随着年龄增大,肺功能下降,最近,李虹又开始觉得呼吸有些不畅,偶尔会觉得胸闷,所以她想再找黄晟主任复查一下,防止哮喘再次来袭。
对抗哮喘应重视全程管理与上下呼吸道共治
黄晟主任说:“哮喘是一种由气道过敏性炎症所致慢性疾病,极其容易反复发作。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有许多能够诱发哮喘的致敏原,如常见的螨、室内尘土、真菌、烟雾、花粉、鱼、虾、蟹等海产品,我们不可能完全脱离这些物质。另外,冷空气刺激、压力、疲劳、剧烈运动等也可能会诱发哮喘复发。”
在黄晟主任的门诊中,像李虹这样有着20多年哮喘经历的患者并不少见。哮喘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持续、个体化的规范治疗,患者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正常生活。但是,现在有很多患者对哮喘的管理认识不足,觉得用药之后没有症状毛病就算是好了。其实,看症状用药的习惯是不正确的,因为气道的炎症仍然可能持续存在。这时需要继续使用治疗气道炎症的药物,预防哮喘发作。
对于伴发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或鼻息肉的哮喘患者来说,上下呼吸道的综合治疗非常重要。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往往会同时并存,相互影响。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患者中约40%最终可发展为哮喘;而74%-81%的哮喘病人可同时合并有过敏性鼻炎。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而言,上下呼吸道综合治疗有利于控制鼻部炎症向下呼吸道的发展,达到防治哮喘发生的目的;对哮喘患者而言,通过积极治疗过敏性鼻炎可以有效的预防哮喘的复发。
医生:控制哮喘应该这么做
黄晟主任建议,做好哮喘控制,患者首先要有长期治疗的意识,并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对于刚刚开始使用控制类药物或调整剂量后的患者,1-3个月需要重新评估。在哮喘控制良好情况下,成年人需要每6-12个月进行复查,做一次哮喘评估。对于怀孕的哮喘病人,需要每4-6周进行一次评估或遵医嘱。控制良好的儿童患者应每3-6个月重新评估。如果哮喘发作了需要及时复诊。
其次要学会识别哮喘发作的信号,与平时相比,突然出现咳嗽、喘息、胸闷、夜间憋醒等哮喘症状或症状加重时,就要警惕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要随身携带用于急性发作时的快速缓解症状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另外,患者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坚持锻炼身体,保证合理饮食、作息和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