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110米处的黑暗隧洞中,一位工人正在做着焊接工作,背后衬砌台车上的工人们正在进行“二衬”作业。
“隆隆隆……”阵阵电钻声从隧洞内传来,衬砌台车上的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为今年即将完成的千岛湖配水工程做着最后冲刺。
自2014年千岛湖配水工程开工,5年的翘首期盼,杭州市民很快就能用上来自千岛湖的“天然矿泉水”了。
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从千岛湖淳安县境内取水,通过近113公里的输水隧洞将水引至杭州市余杭区闲林水库。
为深入了解千岛湖配水工程的进展,4月12日,杭州网记者深入地下110米,来到了渗水量大、地质条件较差、总开挖长度较长的富阳13标段隧洞施工现场,一探隧洞究竟。
科学爆破 应对砂岩地质
据了解,富阳段的山体是地壳运动沉积下来的砂岩,开挖这直径不足8米的隧洞,每次200多斤的炸药,爆破的进度只能往前推进3米。
如果按4个工作面同时进行,一天最快的进度也超不过12米。9300多米的隧洞,就靠这“一炮一炮”慢慢炸出来……
“这里的石头节理多,破碎,爆破开挖风险非常大”说起爆破,原水公司富阳段负责人叶锋这么描述,“药量一旦用大,爆破时容易炸松预计范围外的石头,砂岩碎石在后期的工作中容易脱落发生不可预测的危险。”
正在加紧二次衬砌的工人们。
“安全”是挖隧洞的重中之重,“虽然工期紧,工人们每天加班加点,但在生产安全上,不敢有半点马虎”叶锋说,“工地采取科学爆破来保障安全。除了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还专门配备爆破员、爆破技术员、爆破安全员、爆破监理、保管员这“五大员”专门负责安全。
刚入隧洞时,隧洞的周围显得十分粗糙。
工人们正在为“二衬”做准备。
“二衬”完成后,隧洞的样子。
深入地下100多米的输水 “命脉” 安全又耐用
一路的泥泞,全副武装的杭州网记者步入地下隧洞,来到了正在修建的隧洞。隧洞的三面都是圆弧形,大小只够一辆大车通行。
沿“田字格钢索”慢慢深入隧洞,每隔几十米,隧洞壁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从裸露的岩石,到结构简单的水泥墙,再到横纵交叠的钢筋,然后慢慢变成了光滑的混凝土墙壁……
隧洞墙壁的材料变化,反映了一衬、二衬的整个过程,完整展示了隧洞建设中的不同阶段。
一位工人正爬上衬砌台车,准备工作。
在隧洞施工中,结构简单的水泥墙被称作“一衬”,也叫初期支护,通过在洞室周边施作支撑物,控制围岩变形。而经过第二次加固的“二衬”,整个隧洞的内壁会更加美观、整洁,当然安全系数也变得更高。
灌浆中的工人。
通过一衬、二衬组成的复合式衬砌,能有效防止优质水资源流失,确保上百公里输水的万无一失。
工人们正在为“二衬”做准备。
二次衬砌保证供水质量
隧洞的工作环境很暗,能看清整个隧洞的样子,只能靠金属加工时放出的强光。随着进入隧洞深处,隧洞中的积水也越来越深,泡在水中的工人们各司其职——清淤、接水管、打电钻、灌浆……
这其中的积水,有些是由于施工需要,区域内需要 “养水”,而有些积水则是来自山体“渗水”。
排出山体的“渗水”,算得上是富阳段施工的一大挑战。
为了在狭小的空间内更好地排水,施工方“多管齐下”,除了采用排水管直排外,还在隧洞壁下方打孔集中疏水,同时通过引流的办法,将主洞的水引至附近的支洞……
隧洞内环境相对较差,工人不是身处“水雾”中,就是身处“尘埃”中。
另外,工人们还想出一个“止水”妙招。在隧洞的内壁两侧,一条条笔直的缝隙被整齐地分段开凿,这种被称为“止水带”的工艺是13标段的一大创新。隧洞里层都是潮湿的岩石,在水泥土浇筑后极易出缝,这也让工程质量受到考验。通过开凿“止水带”这一办法,能将山体“渗水”控制在特定位置,从而将浇筑后的开裂情况降到最低。
隧洞大小只够一辆工程车进出。
据悉,目前千岛湖配水工程已全面进入衬砌阶段,记者探访的13标段也已进入二衬尾声。
项目建成后,杭州城区将形成千岛湖、钱塘江、东苕溪、闲林水库多水源供水格局,有效保障杭州及周边居民们的用水安全,提高老百姓们的饮水用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