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公办和民办的抉择,可说是孩子教育漫漫长路上,家长面临的第一个“纠结”的抉择。按照过去的做法,每年4月初杭州城的民办小学启动报名,5月下旬,民办报名结束,再启动公办小学报名,未被民办录取者可以继续进入公办小学入学流程,至6月下旬,整个报名过程结束。
这种模式的起点,还要追溯到2012年,杭州市公办中小学择校生的全面取消政策,此后的7年时间里,“先拼一把民办,再考虑保底的公办”的做法,是不少家长重点考虑的方式。
2019年开始,这套模式将成为历史。1月11日,中共杭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据杭州发布消息,这次市委全会,总结2018年工作,研究部署2019年任务。
在提升公共服务方面,全会提出,要推进“美好教育”建设,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公办民办小学同步招生。
今天,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对此事进行了确认:“这项工作,今年肯定要启动了。”
对小学报名的直接影响:没有“二次选择”的机会了
公办民办同步招生后,最直观的影响是什么?
影响其一:报名流程的变革
适龄儿童家长在“入学报名系统”进行在线登记时,首先就将面临一个决定:就读公办、还是民办的选择。
“去年六城区小学入学已经采取网上登记的方式,今年公办民办小学同步招生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招生的流程大致参照上海的公民办同步招生模式,目前具体细则还在制定当中,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影响其二:“跷跷板的两头”民办招生热有望缓解 公办招生的压力或增加
“提前招生”,是民办小学获取优质生源的一个渠道,实行公办民办小学同步招生后,对民办小学招生压力大吗?
回顾近几年杭州民办小学的招生比例:有的热点民办小学招生比在10:1甚至20:1,几位民办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影响肯定会有,但对生源不担心。这几年杭城的民办小学招生季都很热,新政出来后,报名人数肯定会减少,但依然会有不少家长认同学校的文化和品牌。
“跷跷板”的另一头,一些热点公办小学,可能也会面临一些压力。“这两年我们摸底下来,学区生源数均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以往公办小学招生在前,去民办可以先走掉一批,大概有60人左右,今年的话这波孩子如果选择留在公办,好生源是留下了,但招生压力就增大了,势必有一批孩子要面临调剂。”一位公办小学校长说。
影响其三:学区房将受震荡
一些观点同时认为,新政将直接导致热点公办小学更热,在划入户年限时会更长,被调剂的风险也越大,买学区房未必保险。
如何冷静对待?归根到底,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新政出来之后,希望对‘民办热’所有降温。”其实家门口的公办小学很不错,看大家都在追民办,也希望把孩子往民办送。而且民办公办先后招生,也使得家长有“先去民办试试反正有公办兜底”的心态。
这一做法的背后,其实对潜在的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浪费,“事实上每年都有不少孩子从民办学校申请转学回公办,因为不适应。所以选学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现在实行公办民办小学同步招生,家长就需要冷静思考,对自己学区的公办小学和心仪的民办小学,做一个仔细考察后,做出一个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