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东信社区书记裴海祥:从农村到国际的社区治理之路
发布时间:2017-11-10 14:52:36 Fri  来源:杭州网

东信社区书记裴海祥

杭州网讯 “滨江发展,太快!”裴海祥是土生土长的滨江人,从祖辈开始就生活在冠山脚的山二村,从黑灯瞎火的农村到现代化都市新区,40多岁的他见证了滨江翻天覆地的发展历程。

滨江的城市化也让农村在迅速发展中瓦解消亡,裴海祥从山二村主任成为了东信社区书记,从治理传统的农村到治理城市新社区,再到国际社区成为东信社区的金名片,裴海祥在基层组织的治理上不断成长。

裴海祥与社区居民在交谈

把农村的人情味留在城市社区

“农村基本都是熟人,大家习惯的是以人情办事。”来东信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之前,裴海祥是山二村主任,他回忆那时候的农村治理,一般事物通过熟人说说情明明理,基本就能解决了,邻里虽然偶有矛盾,但还是互帮互助的多,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人情味。

而到东信社区以后,就大不一样了。新建的楼盘,2012年底才设立居委会,居民绝大多数是在滨江的上班族,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大家互不相识,连对门的两户一年到头也就照面几次。“要让社区更有人情味,实现共融。”裴海祥转变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思路,开始试图在城市新型社区建设中留住人情味。

这就得让东信社区居民先“熟”起来,一系列的活动或许可以加强邻里间的情感交流。

“党员邮政站”是东信社区的第一个服务品牌,连续5年与丽水松阳象溪镇的贫困学子开展助学结对,为他们邮递去爱心和祝福,活动在激发社区居民爱心的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社区每月农历初九举办孝道日,送给老人温暖慈善爱心,弘扬社区尊老美德的孝道;家长爱心吧在高考期间为家长和考生提供休息场所的爱心服务,在平时为孩子提供辅导功课、为家长提供经验交流的资源共享服务;“雷锋基金”把辖区内发生的好人好事或感人事迹登记在册,实现做好人有好报、做好事成风气的良好氛围。

如今的东信社区,居民其乐融融,不少人已经互相串门,成为和谐邻里,裴海祥怀念的人情味又回来了。

裴海祥在社区所辖的国际学校

在“国际滨”打造国际化城市社区

随着滨江的不断发展,东信社区所在区块,不仅有高新技术产业,还有国际学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全球优秀人才,东信社区也成为了不少外籍人士的落脚之地。

在城市社区治理探索路上的裴海祥顺势而为,又开始了“让老外不见外,让居民见外不怪”的国际化社区建设之路。

每年的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里,社区都会组织外籍居民参加包粽子、包饺子、吃汤圆、吃月饼等传统活动,特别是“外国人眼中的春节”“元宵节英语灯谜”“中秋团圆宴”等活动吸引了不少外籍居民的参与。

在东信社区活动中心,有个丁香书院,早些年,“丁香书院”还是一个英语角,后来随着“蹭学”的中国人、外国人越来越多,社区顺势把它扩容成了“丁香书院”,在这里教外籍居民书法、汉语、茶道、诗歌朗诵等“国学技能”,很受欢迎。

这些外国人还被社区鼓励,参与社区事务以及各种公益活动,发表国际居民自己的观点、贡献自身的力量,印度籍的Laveena,前两年成为了楼道长,来自美国、印度的外籍人士成为社区居民代表,他们用英文交流,用外国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协助治理外籍人士的各类问题。

而在中国生活了近35年的日本籍居民中川泰俊,今年报名竞选业委会委员,这位东芝公司的资深顾问对节能照明、垃圾分类颇有心得,期待为社区奉献自己的智慧。

如今的东信社区,有近500多名外籍人员登记在册,涉及38个国家和地区。小区里,中英双语的横幅标语、德国人开设的酒吧、印度的南亚风味餐厅……外国人除了居住于此,还与社区实现了共融,成为了社区的主人。

随着城中村改造的不断推进,滨江越来越多的农村社区被城市社区取代,而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也让滨江吸引着更多的外籍人士,滨江也将会有更多的城市社区、国际社区。

谈及社区治理经验,裴海祥分享道:“社区治理最重要的是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活动推进文化建设,让文化凝聚人心,让居民综合素质更高,帮助社区更好治理。”

作者:记者 洪明思 通讯员 戴笔峰  编辑:陈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