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的人均GDP超过香港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大学的校长连辑近日欣喜地宣布,9年来鄂尔多斯的GDP翻了10倍,内蒙古人均水平已经进入全国了前八位,“世界GDP增速最快的是中国,中国增速最快的是内蒙,内蒙增速最快的是鄂尔多斯。”(中国经济网12月6日)
GDP,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是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值。一直以来,它都是压在官员身上的重担,就好像学生发成绩单一样,官员的政绩也大都由数字来说话。学生有个习惯,就是在成绩落后的时候会特别关注分数本身,想尽办法提高成绩,而忽略了分数背后所代表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分数以外的素质教育水平。官员执政也是如此,若是挖空心思地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往往更容易坏事。
其实GDP并不是衡量经济情况的完美尺子,它过于依赖“交换产生财富”的结果,对于交换的细节却不予考虑。于是就诞生了这样一个段子:穷国总理就如何快速提升GDP向富国求助,而对方的答案是“让所有的家庭妇女去别人家做家务,用获取的报酬再雇佣他人做自己的家务”。如此折腾下来,穷国的社会财富是不会增加的,还可能因为多了个雇人的环节产生更多的社会消耗,但在数据表上,GDP却可以迅猛上涨了,“穷国”在账面上就成为“富国”了。从这个段子可以看出,GDP有时是具有欺骗性的。
那么,“鄂尔多斯人均GDP超过香港”有欺骗性吗?数据本身也许没有,但鄂尔多斯官员若就此把自己看得比香港特首曾荫权还厉害,那欺骗性可就大了。须知在鄂尔多斯发家主要靠羊绒和黑煤,属于高消耗粗放式的经济手段,外加该地的人口又只有香港四分之一,如此来计算人均GDP实在没有太大意义。
我建议,鄂尔多斯的官员在对比“人均GDP”的时候,不妨再比一比“人均居民收入”、“人均社会福利支出”,以及哥本哈根正在探讨的那个“人均碳排放量”。也许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知道,鄂尔多斯离香港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