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都说在杭州开车难,停车也难。交通两难问题不仅让所有道路参与者头疼,也让城市管理者焦虑。
之前,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停车新政专题会上抛出了12道难题,并动员全市人民一起来议。这12道难题也成为杭网议事厅12月热点热议的议题。
2天前,家住蒋村的74岁老翁金以,专程找到了杭网议事厅,带来了一份凝聚着他和儿子8年研究成果的报告——《杭州的城市交通•红绿灯与打造先进的行文化》。
这份研究报告共24页,分文字和图两部分,全是老人手写、手画的,其中图有8张,包括工程原理图、效果图、示意图等多个类别。
金老正在给杭州网记者介绍他的方案。
分析指出造成交通拥堵的瓶颈是道路交叉口
报告中分析指出,所有道路参与者都应该是城市交通的主人,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设施的变更以及管理办法的变动都必须以全体参与人群的共赢为基础。
金老认为,目前城市交通都是通过道路系统和通行指挥系统才得以实现,红绿灯管理实质上是“以时间换空间”。这种指挥系统,在车流量、人流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协调各类车辆与人流之间的关系,达到有序通行的目的,然而当人、车流超过一定量后,交通就会从有序变成无序,最后产生拥堵。所以,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瓶颈就是道路交叉口。一旦建立一张畅通无阻的绿色道路网,瓶颈就能疏通,道路的输送能力可望提高40-50%。
金老展示其中的一副手绘的工程原理图。
核心建议:开发交叉口地下空间 将机动车转入地下
如何建立一张畅通无阻的绿色道路网?金老提出的核心建议是杭州治理交通拥堵要从道路交叉口开始,道路资源开发的重点在地下,在河下。
将小于中巴的机动车量全部转入地下,少数较大外形机动车量可通过特许通道通过,而人流和非机动车辆按平时一样在路口通行。这样,交叉口的地下空间合理利用,交叉口改造后的慢性系统不单为自身原有的道路系统解决了瓶颈问题,也为将迅速发展着的地铁所引起的人流拥堵的解决提供了足够的路面资源储备。
关于交叉口转地下道的原理和效果,以及衍生的隧道内环境问题等,金老也都做了充分的考虑,并都用示意图来表示,其中还包括了各种类型的交叉口。
除此之外,金老还建议杭州除了积极发展轨道交通外,也要充分利用“五水共导”这一地理优势,开发河下潜在的交通空间为交通现代化服务。利用河网、在河底建立与路网相匹配的“小循环隧道”,例如新城隧道、西湖隧道等。
8年前研究建议杭州实施钱塘江引水工程
“这份报告我和我儿子整整研究了8年。从2001年开始,到今年9月20日才完结。”金老十分珍视这份报告,他说,他很想把这份报告递呈给王国平书记参阅,所以之前还特意用挂号信给王书记寄去,不知道是否能到王书记手中。
后来他又在报纸上看到杭网议事厅要讨论这个话题,所以他就兴匆匆地来了。
金老是杭州人,高级工程师,早年曾在北京基建部工作。金老的儿子是大学教授。早在2001年时,金老曾向当时的仇保兴市长以及规划局等部门提交过一份关于实施从钱塘江饮水解决杭州水资源、水污染的研究报告,后来,金老还因此获得了一个优秀奖。如今,杭州已经实施了钱塘江饮水工程,这对老人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
引水工程后,老人就和儿子便着手研究交通问题,一做就是8年。他说,每每想到交通的问题,晚上都睡不好觉。现在终于有了成果,也算是对自己有个交代。
“这都是我的本行,我并不是为了得什么奖,作为一个杭州人,只想尽自己的力为这个城市做点贡献。现在把这个方案交给你们,我是找对路了,也就放心了。”金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