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不久前以西泠印社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的“篆刻”,入选了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既是一种荣誉,也对西泠印社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挑战。16日下午,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宣传部长翁卫军等领导专程赴西泠印社进行调研,与该社领导共同探讨如何让西泠印社进一步“光大品牌、做大产业”。
成立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也是国际公认的中国篆刻艺术创作和研究中心,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2002年西泠印社曾一度因体制、领导班子、场地、产业发展等问题陷入危机,但通过市委、市政府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到如今已经打了翻身仗,获得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10块金字招牌;同时在产业效益上也大获成功,2008年底经营性国有净资产已达到4500多万元。申遗的成功,标志西泠印社跨入了第二次创业阶段。而如何保护和传承好篆刻艺术,则是西泠印社和杭州市委、市政府都在思考的问题。
王国平提出,西泠印社是精英社团,现有社员357人的规模,不利于篆刻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他建议通过人才计划和业余社员制度,努力扩大篆刻艺术的普及面,让百姓共享篆刻的乐趣。“正式社员的门槛不能降,但广大业余社员可以成为篆刻艺术发展的后备支持力量。”
据记者了解,西泠印社已经在西湖文化广场获得了两层楼共计80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12月底即将入驻。这里将坚持“以文养文”的定位,成为文物库房、图书馆、高端画廊等文化人聚集场所。同时,杭州市计划在不改变旧馆的基础上,在奥体博览城或杭氧杭锅地块为西泠印社建一个中国印学博物馆新馆。相比只有几百平米的旧馆,新馆能为西泠印社的全部宝贝提供同时展出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