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的幸福是什么?在杭州古荡街道,有这样一个居民爱去并常去的好地方——文化家园。在这里,居民们可以参与许许多多丰富精彩的文化活动,享受社区邻里之间的纯真情谊。
立足于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文化家园建设打造了西湖书房、文化社团、消防科普、理论宣讲堂、市民讲坛、教育培训、青少年俱乐部等多个功能区域。开放两年多来,已开展各类公益性活动及培训达1298场次,服务居民群众超20万人次,这里,已然成为辖区居民文化娱乐学习的“新据点”,也是古荡街道“15分钟共富服务圈”的重要内容之一。
“乐”学悦民 让党的理论“飞入百姓家”
“这段抗战的经历与抗战精神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抗战的‘大’,还意味着抗战时期我们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很强,民族的团结性很强,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强大。”
这是一场在街道文化家园开展的《大抗战》红色故事分享沙龙,街道特地邀请了作者丁晓红前来讲述抗战时期的红色故事,带领大家回顾那段峥嵘岁月,重温党史发展中不可忘却的记忆。
活动现场,一名“00后”青年倍受感动。他表示,丁晓红老师的《大抗战》不仅让他看到了真实的抗战历史,也让他对抗战英雄和侵略者的故事有了更深入地理解。
街道依托文化家园、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通过邻里大讲堂、互联网企业职工圆桌会、民生小圆桌等载体以及党群会客厅、市民大讲坛、西湖书房等“党建+”活动空间,定期举行党建引领的红色主旋律教育,类似这样的各类红色宣讲活动已在街道文化家园开展了288场,共计17743人次。
古荡街道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街道可以凝聚辖区多方志愿力量,进一步推进为民办实事的深度和广度。同时,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
“微”学乐民 让党史教育“润物细无声”
如何让党史教育浸润心灵?街道利用新媒体宣传载体,组织15支宣讲团开展青年微党课、社区书记讲党课、红色物件“晒宝”等“云”上“微分享”活动,让党史学习全面铺开。
“将红军长征路上能看到的、吃过的、用过的植物以及相关的故事科学结合,让人忆苦思甜,感受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很有意义。”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在街道文化家园参加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红色植物征程展》活动时有感而发。
同时,文化家园还活用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微信朋友圈等“微平台”,定期推送党政知识、“红课”等重点内容,让党员随时开展“掌上学”;利用社区宣传栏、文化长廊等公共空间,绘制“永远跟党走”红墙和红色走廊,集合留言展示、“有声卡片”、图文标语等创新性的视觉传达展示身边党员风采、古荡变迁史等红色主题,让党史“鲜活”起来,贴近多样化居民文化需求。
“实”学惠民,凝聚为民服务志愿力量
在团队建设上,古荡街道成立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惠民、科技科普、健康体育、教育培训、文明风尚等六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联盟,20多支志愿服务队入驻,共建共享“文明阵地”。
“我们服务得多、奉献得多,获得的回报也越多,激励我们志愿者更加努力地奉献我们的爱心。”志愿者傅新娟说,街道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志愿者采取积分管理制,积分较高的文体团队、居民可享有一定优先权,这也充分调动了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倡导志愿新风。
目前,文化家园每周开放时间达72小时以上,入驻了37支文体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公益活动及培训讲座1000场次以上。街道、社区公益组织与浙江大学、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等十多个单位组成志愿者团队参与志愿服务,常年为居民群众提供科普教育、免费午餐、爱心义卖等系列公益活动,广受居民好评。
“街道一方面通过邻里大讲堂、职工圆桌会、民生小圆桌等载体,另一方面通过“文明大脑”线上理论宣讲平台,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学习政策理论知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凝聚辖区多方志愿力量,进一步推进为民办实事的深度和广度。”古荡街道负责人表示。
在服务群众中开展优质理论宣讲,在理论宣讲下更好地服务群众,接下来,古荡街道将持续推进文化家园“活”起来,“热”起来,“动”起来,让党的理论宣讲更加入脑入心,让辖区居民共享共同富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