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杭州市文一路115号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文一校区正式宣布了新身份——杭电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同时,浙江省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在此宣布成立,并落户园区。
“老屋”换新颜
记者看到,以往杭电北边靠近文一路的实验大楼,外面翻新成“科技冷色调”,俨然科技公司大楼范,事实上,这里已经入驻了20余家科技公司和研发平台。西边的工字楼也迎来了“新主人”,这里同样入驻了诸多科技公司。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成了这里人们口中的“高频词”。新引入的人才智能公寓、培训中心,配备西餐咖啡、静吧、茶室、第三空间等,让人一进来就流连忘返。
“作为一家在无人机科技领域有诸多技术积累的公司,我们将依托这个新成立的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吸收产业园平台广泛的资源,结合‘杭电系’芯片与智能硬件的学科优势,打造‘自主可控’无人系统与人工智能方案,应用于教育与产业。”在新建成的“牌面”大展厅里,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的CEO金洁,手指着展厅中央展台上“展翅欲飞”的无人机样机对记者说,他是杭电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首批入驻企业,由于他还是杭电2010级校友,所以也是首批入驻的校友高科技企业代表。对于这里的环境,他表示出乎意料,没想到老校区改造出了科技感。
“老校区改造,我们充分考虑了老校友的感情,所以校区核心地带的士子苑、中心花园、小兰亭,我们一点没动,连地面的石头都还是几十年前的,保持原生态,让老校友回来创业或纯碎回来看望时,还能找到当年读书时的感觉。”杭电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劲峰说,无论是中心花园还是后排的“老字号”大屋顶建筑群,不会受校区改造影响,“老校区的根不能丢”。
老校区“新定位”
杭电文一校区成“创新科技园”,是因应了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大潮。
记者了解到,地处西湖区的杭电文一校区内的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本世纪初,自从学校主体搬到下沙后,老校区的资源使用率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暴露愈发明显了。
西湖区定位打造“杭州数字经济科创引领地”,近些年又着力老楼宇、老商圈改造提升和“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工程,“大力发展高校经济”,打造“1+3”高校经济集聚区,构建高校经济圈,启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老校区基本不承担教学任务,显然需要重新定位,才能让老校区焕发新生机。我们将借助西湖区产业扶持政策,依托学校学科科研优势,在园区实施建设国家级行业性科技平台基地、数字经济国际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基地、数字经济新业态企业孵化基地、浙商回归创业基地等‘四基’工程,将园区打造成为高精尖人才的集聚地、创新创业的孵化地、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杭电校长朱泽飞告诉记者。
双方的发展点契合,于是,在2020年5月,西湖区人民政府与杭电等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决定在杭电文一校区共建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使其成为数字经济主题特色园区,主动融入西湖数字经济大版图。项目分四期建设。“目前一、二期已经完成,科技人文范的杭电文一校区,不仅仅是外貌有大提升,定位和气质也升级了。随着三、四期的开启,这里会成为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的梦想地。”西湖区城投集团杭电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运营负责人宣芝萍说。
“杭电文一校区位居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最东端,文三路数字街区的北边。这么好的区位,理应在西湖区大力打造的高校经济版图中扮演重要角色。”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畴镛表示,杭电数字经济科创园开园,意味着老校区新生并融入了浙江省数字经济的澎湃大潮,对西湖区来说,意味着高校经济战略有了重大的落地场景,对双方都是大利好。”陈畴镛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