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警队,她们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用女性特有的柔情和耐性,服务群众、化解矛盾、融化坚冰,展现威严公安的温馨一面;在打击犯罪、维护正义的战线上,她们也从不缺位,用青春书写着忠诚与奉献。
在国际“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把镜头瞄准在公安基层一线默默耕耘的女民警,讲讲她们“最美”的故事。
故事一:主人公——临安区公安分局锦北派出所民警童竹琴
童竹琴,1997年参加公安工作。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评临安十佳天目好女儿、临安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浙江省万名好党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杭州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名垂“竹”帛,“琴”声长伴。
锦北派出所位于临安的城郊结合部,与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山湖科技城、节能灯重镇高虹镇毗邻,辖区总人口8万,其中常住人口3.9万。该所的户籍窗口承担了临安公安45%的户籍业务,窗口日均业务量达300余起。
窗口工作非常繁忙,但童竹琴对自己经手的每一起业务,仍非常较真。用同事的话说,她总是会为同一件事忙进忙出,直到办好为止。
去年8月,70岁的郑阿姨急匆匆来到锦北派出所,要给去世39年的丈夫王大伯开死亡证明。
童竹琴耐心询问得知,王大伯当年的户口注销地不在锦北派出所,而在100多公里外的昌北派出所,也就是说郑阿姨完全跑错了地方。
童竹琴让郑阿姨在派出所耐心等候,接着马上联系昌北派出所和临安区档案馆,核查王大伯的信息。
因年代久远,相关信息一时无法查到。
一筹莫展之际,童竹琴突然想起郑阿姨依稀提到过“昌北区委”这几个字。童竹琴试着打电话到组织部门寻求协助,经仔细查询,终于找到了王大伯的人事档案。
在核实了王大伯的死亡信息后,童竹琴再次与郑阿姨的户籍地派出所对接出具死亡证明,再赶到锦北派出所将证明亲自交到老人手上。
今年年初,杭州公安率先建立跨警种业务“线上线下均可收件、网办中心集中审批、线上线下分类出件”的“一窗通办”新模式,实现85项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覆盖杭州的182个公安窗口。
这让童竹琴身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很多。
“户籍业务我们已经很熟悉,但其他业务第一次接触,如果业务不熟,就有可能会出错,会让老百姓跑两次以上,这样服务质量怎么保证?这个改革于我们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这期间,童竹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不断学习其他公安业务的知识。“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情,我们必须帮他们解决好。”
近几年来,童竹琴累计为辖区群众登门服务86次,解决户口疑难问题21件。
纸短情长,道不尽她的暖心警事。在她心里,全是辖区群众,群众的苦恼、群众的难题……
故事二:主人公——萧山区公安分局新塘派出所民警华兰
声“华”行实,“兰”心蕙性。
尽管已有20余年工作经验,见证了户籍工作的历次改革,华兰仍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坚守在全市“标杆”户籍窗口。
有一次,新塘派出所办证大厅来了一位“特殊”群众,自称赵某某,黑龙江人,自幼与亲人分离,流浪至今。因没有身份证、没有户口,生活非常不便,于是想到派出所寻求帮助。
赵某某反映的问题并不在华兰的管辖范围内,但华兰还是热心接待了他,决心想为他做点什么。
在了解了赵某某基本情况后,华兰先利用人口信息大数据进行查找,但未能找到相关信息。
华兰转变思路,根据赵某某描述的其父亲的一些模糊信息,筛查了全国14亿条相关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查询到一条有效信息,可该人已去世多年。
线索难道就此断了?华兰不甘心,随后联系了当地公安部门,积极沟通帮助调查。接着又与救助站联系,将赵某某送至黑龙江老家,并联系了当地派出所的户籍民警帮助核实,并为其出具相关证明。
几经周折,华兰终于帮赵某某找到了一位仍在世的亲属,最后成功在当地落户。
这些年来,这样棘手的难题华兰遇到过不少,都被华兰一一化解,要说有什么工作秘诀,倒还真没有。用华兰自己的话说,她只是善于向制度政策查、向上级机关问、向友邻单位学,始终保持一个为民服务的初心。
除了主业工作,华兰还积极参与值班备勤、武装巡逻、场所清查、安保抓捕、反诈宣传等工作。
她曾用女性的温柔细腻安抚过很多走失孩童和轻生、失意的成年人。一次,一名怀孕五个月的未婚妈妈轻生跳河,后被民警救起带到派出所,该女子始终一言不发只顾着默默流泪。
华兰见她瑟瑟发抖,拿来干净毛巾轻轻给她擦拭,还为她倒了一杯温开水。之后长达两个小时的安抚工作,终于让这名女子敞开心扉向华兰倾述了所有。在华兰的开导下,该女子打消了轻生念头。
华兰人称“兰姐”,充满朝气,非常热爱生活,拳击、网球、唱歌、古筝……样样都有一手。2020年,华兰参加了市局网球比赛,杭州市我爱我的家乡合唱比赛等,在同事们眼中,她是一名能文能武的警营“花木兰”。
故事三:主人公——拱墅区公安分局拱宸桥派出所民警陈子凌
大雅君“子”,干霄“凌”云。
24岁的陈子凌,去年4月刚分配到拱宸桥派出所,是所里最年轻的“后浪”。
在一般人眼里,你很难将这个身材娇小、充满活力的姑娘与三天两头出差在外,风餐露宿,抓捕嫌疑人的办案民警联系起来。
所里缺人手,一些特殊的外出办案需要女警来协助。去年5月,陈子凌和同事到江西参与一起诈骗案件调查,其中一名女嫌疑人落网,陈子凌负责在当地看守所看管。
期间,陈子凌发现一个陌生号码频频拨打女嫌疑人手机,足足有20多个,而女嫌疑人辩解是男朋友打来的。
陈子凌记得抓捕组抓到过与案件相关的一名男嫌疑人,这名男嫌疑人也曾多次收到这个陌生电话,当时的解释说是中介服务电话。
这个奇怪的交叉点让陈子凌起了疑心。经调查发现,这个陌生电话号码的主人是本案的另一重点嫌疑人,案件随之取得重大突破。这是陈子凌入警后参与侦破的首起大案。
别看陈子凌入警时间短,工作起来相当“老道”。
去年6月,社区一家菜市场进行线路改造,需要停电一段时间。
此事引起一名菜农阿伯不满。如果停电,风扇没法用,菜都会坏掉,生意就亏了。
阿伯找菜场管理员讨说法,由于两方情绪激动,争执演变成了斗殴。
菜市场管理员被阿伯用棍子打伤手臂,阿伯的眼眶也受了伤。
民警进行调解,菜市场管理员愿意道歉并支付医药费,可阿伯认为自己做小本生意,属于弱势群体,应该得到照顾,因此不愿承认错误,态度较为强硬。
陈子凌想了不少办法,耐心听取当事双方意见,通过做双方子女的工作,找到共同诉求,多次周旋和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95后的她,如今走到小区里都会被大伯大妈认出来,原因很简单,她的另一身份是“反诈小姐姐”。
电信网络诈骗一直潜伏在群众身边,诈骗方式多样,又多是远程作案,防范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今年以来,陈子凌潜心探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社会化宣传新途径,守好群众“钱袋子”。她向同事请教,搜集典型案例,整理相关素材,拍摄可视化更强的反诈视频,在抖音等宣传平台上打造“反诈小姐姐”形象,用通俗易懂、亲切朴实的语言讲述一个个诈骗案例,总结诈骗套路,并在辖区电影院、户外大屏等载体进行滚动播放宣传,提高辖区群众防骗识骗的意识和能力,做到让防诈骗理念入脑入心。
到目前为止,她已经拍摄制作了10余部反诈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