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量大面广,承担着为群众提供交通、文体、旅游、医疗等服务的重要功能,与市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尽管近年来杭州公共场所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短板与不足,群众时有“吐槽”“投诉”。
比如去医院看病,市民抱怨停车难、反复排队付费;去商圈购物,停车泊位紧缺,逛街不敢开车;去景区游玩,排队等候时间长,进出拥堵不堪;去菜场买菜,环境杂乱无序,菜品质量不一;去车辆年检,窗口来回跑,审验效率低……
去年,杭州火车东站迎来了一系列“高大上”又“接地气”的改造:进站自助刷脸,出站换乘地铁“无缝衔接”,出租车候车时间、排队人数等信息一目了然……这些温暖的“细节”,有效提升了市民旅客的出行体验。
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让杭州火车东站实现了向“未来枢纽”的蝶变。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今年,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仍是省、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杭州在总结深化去年火车东站服务大提升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持续聚焦公共场所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以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出发点,推动改革向交通场所、旅游景区、图书馆、商圈、市场、体育场馆、医疗机构、车辆检测站、公共厕所等“9+1”类与百姓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公共场所全覆盖,共明确了58个重点项目244个子任务清单,努力把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打造成为杭州建设“重要窗口”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这项民心工程如何开展?服务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的一流公共场所如何打造?下面和杭小改一起去看看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的“杭州实践”。
停车“一院一方案”、看病“一码通”
在杭州就医简单又舒心
医院停车难、挂号付费反复排队、就医要带多张卡……这些都是过去医院的“通病”。
面对医院的“堵点”、老百姓的“焦点”,市委改革办会同市卫健委,从群众看病就医“关键小事”入手,推进医疗机构服务大提升,提高患者看病就医满意度。
停车难问题怎么解决?“一院一方案”是关键。每家医院地区不同、周围环境不同、患者类型不同,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停车解决方案。比如,杭州市中医院武林院区地处城区繁华中心地段,过去这里每天车流量巨大,“停车难”问题十分突出,在占地33亩的医院里,仅有166个车位。但是现在,医院利用“城市大脑”,智慧引导患者到周边停车场。同时还在周边路段重要节点设置了8块醒目的交通引导牌,让前来医院的人“抬头见泊位”,告知其“最快停哪里”,方便驾驶员快速做出判断完成车辆停放,减少路面拥堵。
4月起,杭州健康码“我去就医”功能再次升级,打开杭州健康码,从验码进医院到挂号取号、就诊、缴费、医保结算、取药、换取发票,患者可在就医全过程中扫杭州健康码轻松搞定,实现“一码就医”。截至目前,“一码就医”已累计服务868.13万人次,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看病就医体验。
还有“舒心就医·最多付一次”,也让市民真切感知到了看病的便捷。在授信额度内,看病无需先付费,直接检查、化验、取药 、治疗,就诊结束后通过手机、自助机等方式完成一次性付费。据统计,舒心就医累计服务4524万人次,平均使用率达85.61%。
“在杭州这座智慧城市,看病也变得很‘智慧’!”这是生活在杭州的人们共同的心声。
无缝换乘、站点“建改智”
杭州交通服务全面“开挂”
便捷的出行方式,关乎这座城市每一个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码头、地铁站等公共交通场所,是为公众提供出行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覆盖的重点所在。
公交车还有多久到站?公交车怎么换乘?下了公交车可不可以打车……乘坐公交的时候,市民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乘车问题。“聪明”的公交站点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今年杭州交通启动“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活动,其中的一项就是公交站点“建改智”。
“建”是落实50个城市公交停靠站和320个农村港湾式停靠站新改建任务,城市建成区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98%以上;“改”是改建公交候车亭不少于200座、公交站架300座;“智”是指开展智慧站点建设试点,推出150个公交电子站牌,实现车辆运行信息LED实时播报和二维码扫码查询功能。市民们在体验了“聪明”的公交站点后都说,“不仅改出了高级感,更改出了实用性!”
公交、地铁无缝换乘,也是公共交通场所服务提升的关键。今年,杭州要实现香积寺路站、滨康路站、长河站等8个地铁站作为零换乘示范站点,通过慢行配套设施建设、公交站点50米内换乘,标志标识优化等工作,以点带面,提升轨道“三网融合”的质量和水准。
综合治堵、交通一体、数字赋能
“双西”打造属于你的“诗和远方”
为了系统推动“双西”一体化有机融合、全域提升、持续创新,全方位、全领域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今年8月起,西湖西溪景区服务大提升行动正式启动。
此前,很多市民游客说,周末的西湖去不得,“不是在堵车,就是在堵车的路上”。为了让游客在核心景区“进去通、出来畅”,景区交警部门针对雷峰塔区块、九溪区块、龙井村区块、断桥景点等交通堵点,精准实施外围停车诱导、优化信号灯、优化车道分布及出租车上下客泊位、优化公交路线和站点、加大违法行为执法等多种交通管理措施,努力缓解景区交通状况。拿雷峰塔区块为例,景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凤凰山中队副中队长何春辉说,雷峰塔区域对外停车泊位数量过少,远远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现在通过引入周边太子湾、万松岭等景区约380个泊位进行分流,并且沿途设置停车诱导标志,在线发布余位数量及建议路线,让市民游客轻松进出雷峰塔。
为了进一步打造西湖西溪景区公交网络,实现“交通一体化”,杭州公交集团将开通三条连接西溪景区与西湖景区的线路,称为“三线”,并在西湖景区和西溪景区内部设置三条环线,称为“三环”,“三线”和“三环”点面结合,环环相扣,实现两大景区主要景点直通直达的公交网络。目前,西湖内环线(507H)、西湖外环线(508H)两条环线已经推出。“三线”目前已开通了277路,剩下的“两线”也正在筹备当中。
数字化改造,也是“双西”服务大提升的一大重点。你只要下载全新升级的“掌上西湖”App,就能跟着它畅游两大景区。打开App,“无忧吃”板块,有推荐的精品餐饮商户;“便捷住”,接入了40余家景区特色精品民宿酒店;“舒心行”提供了西湖、西溪停车场等相关信息及在线导航、余位查阅;“放心购”让你放心购买“双西”特色文创产品。此外,“20秒入园”在收费景点全覆盖,“30秒入住”使用率超高,“双西”成为更智慧的“人气王”。
这些,都只是杭州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的缩影。“9+1”类领域公共场所服务还有哪些改变?还有哪些创新?一起来看看!
“9+1”类领域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亮点一览
“双西”服务大提升
★多种交通管理措施确保游客在核心景区“进去通、出来畅”
★100多个景区停车场完成智慧化改造,1万余个泊位全部开通“先离场后付费”
★“20秒入园”在景区收费景点全覆盖
★景区商户支持电子支付,实现一只手机游“双西”
★建起“三线”“三环”两大景区主要景点直通直达的公交网络
景区服务大提升
★城市大脑文旅系统实现来杭游客“多游一小时”
★11家重点4A级以上景区全部实行分时预约制度和实现“20秒入园”
★A级旅游景区内商户全部支持电子支付
★数字赋能,智慧旅游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景区人流,及时协调调度观光车辆及讲解人员
城乡公厕服务大提升
★编制《杭州市公共厕所布点规划(2020-2035年)》
★全国率先构建“城乡公厕云平台”,形成杭州市域公厕“一张图”
★全市现有城市环卫公厕全部免费提供厕纸、洗手液等,提升公厕通风、除臭设施,实现“无味有纸全覆盖”
交通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
★公交、地铁无缝换乘
★公交站点“建改智”
★优化提升东站枢纽内外交通,提升出租车网约车通道和专区,增加完善出租车候客通道
★优化火车东站客运站与民航、铁路、公交、地铁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的无缝对接
★提升三堡船闸通行效率
医疗场所服务大提升
★6家市属医院制定实施“一院一方案”缓解停车难
★推行“一码就医”
★检查检验结果省市互信共享
★推出舒心就医“看病费用最多付一次”
★14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夜间门(急)诊服务试点
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提升
★19家公共体育场馆每月1至2天低收费、免费开放
★江干区所属场馆通过支付宝“运动码”小程序,优化市民参与低免健身体验
★10月25日起各开放学校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对周边市民开放
公共图书馆服务大提升
★完善升级杭州图书馆“悦·阅”系统
★凭身份证件或支付宝、市民卡信用分在线借还书籍
★完善公共图书馆四级服务网络,市域范围内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
★市区(县)两级公共图书馆实现wifi在馆内覆盖
★各区、县(市 )公共图书馆提供视障阅览、母婴室、图书自助消毒、AED设备等便民设施服务
商圈服务大提升
★拓展商圈先离场后付费场景应用
★武林商圈公共停车场位全部纳入城市大脑下城平台,整合、打通、叠加商圈消费停车优惠政策,实行“通停通惠”
市场服务大提升
★28家农贸市场和12家专业市场“五化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
★创新开展“示范小蔬菜门店”创建活动,制定《评定标准》
★开展示范小蔬菜门店“你点我检”活动,扩宽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渠道
车辆检测站服务大提升
★4家试点检测站(杭钢、汽车城、三敦、萧山)实现车辆检测全流程“一窗办理”“交钥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