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陆续出现的零星病例,据媒体报道部分与接触冷链食品包装有关。那么,冷链食品还能吃吗?如果吃了,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特别邀请了浙江省疾控中心环健所副所长陆烨副主任医师来为大家解疑。
什么是冷链食品?
冷链是为了保证食物在生产、传输和经营过程中,利用极端条件阻止食物“变坏”,因为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所以不需要添加防腐剂,也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和口感。
冷链食品分为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前者是指将食品的温度降到接近冻结点,并在此温度下保藏的食品,比如果蔬类和冰鲜类肉食;后者是指冻结后在低于冻结点的温度保藏的食品,比如冷冻禽肉类。
低温环境有利于病毒存活
就新冠病毒目前的研究来看,它的物理特性表现为“粘”,尤其是能吸附在塑料和纸板一类的材质上并能持续生存很久,而常用冰冻食品的外包装正是此类。在低温环境下,病毒虽然无法复制,但是其生物结构没有破坏,只要换个环境,它就可能兴风作浪。
而冷冻食品的源头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等场所的环境基本存在密闭、低温潮湿等情况,利于病毒存活,此外,密闭场所中工作人员的走动、大声交谈等也会加速病毒传播。
食品包装检测出阳性就会传染吗?
那么问题来了,冷链食品包装上如果检测出病毒,是否一定会感染人?这里要解释两个问题。
首先是剂量,“离开感染剂量谈感染都是耍流氓”,病毒感染人类需要一个“量”,要能感染人、能致病,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病毒量。
其次是活性方面的要求,要让人致病,这个病毒必须是活的。就目前为止,我们国内并没有因为吃冷冻食品而导致感染新冠肺炎的案例发生。这也能说明,新冠病毒经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
因此,只要在源头上加强准入,把好流通环节关,消费者做好防护措施,大可不必拒绝冷链食品。目前海关部门对进口冷链食品进行严格查验并对货物外包装实施消毒。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冷链物流企业严格查验海关通关单证,落实运输车辆船舶等装载运输装备消毒、一线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
在浙江省,冷链食品在进入经营环节前,检测员只需扫描商品“浙冷链”二维码后,就能看到产品输出国家或地区、生产或进口批号、进口产品检验检疫等信息,从食品进入市场供应链首站到末端都实现了闭环管理。在这些防护措施之下,市场上的冷链食品安全得以保证。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选购:要去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因为这类食品都是有“浙冷链”码安全把关的哦~ 当然个人防护也不要忘记,去超市或者市场采购时记得戴好口罩。装完菜、付完钱,及时清洗双手或者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使用手机支付的不要忘记擦拭消毒手机屏幕。
加工:如果需要对新鲜或冷冻的畜禽肉或水产品进行清洗解冻,可在一盆水中加一勺盐,再放入欲解冻的食物。这样的解冻方式既安全又可快速解冻,还能防止食物营养成分外溢,一举三得。
如果不立即食用,建议放入冰箱冷冻之前最好分割成小块,并按一次食用量分别包装,包装袋要完整无破损。
要注意的是冰箱一定要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因为冰箱不止有病毒存在的风险,随外来食物进入冰箱内长期存活的还可能有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霉菌等。这些病菌轻则引起腹痛腹泻、发热,重则会导致中毒。因此建议每周对冰箱进行一次清理消毒。
烹饪:保持厨房加工台面、餐具容器的清洁,做到生熟分开。常态下,砧板刀具不推荐使用化学消毒剂,用硬刷和清水洗刷干净,然后再用100℃的开水冲洗一遍,干净抹布擦干就可以了。
鉴于呼吸道病毒对热的抵抗力实在太“弱鸡”了,水沸腾1分钟以上就能“团灭”,所以食物只要煮熟煮透吃就可以。尽量避免生吃、半生吃海鲜产品。
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保持个人卫生,食物制作完毕后要及时清洗消毒双手。不要担心手消毒剂对皮肤的损伤,当前市售的手消毒剂除了消毒成分外,大多添加了表面活性剂和护肤成分,不会让你皮肤受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