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的出行方式,关乎这座城市每一个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码头、地铁站等公共交通场所,是为公众提供出行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覆盖的重点所在。
今年,中共杭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杭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和杭州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印发了《2020年杭州市交通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标志着杭州市交通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行动全面启动。
此次大提升行动加快改革红利向公共交通设施延伸,针对综合客运场站、公交站点、内河水上服务区、水路客运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详细制定了172余条提升指南、53项评分细则,确定提升目标。
公交、地铁无缝接驳,换乘更方便
“从地铁出来,走几步就能换乘公交,也不怎么需要等车,我现在来回能节约近2小时,早上出门,中午就可以回家!”家住余杭的李女士,现在带着孩子前往滨江的省儿保就医,打心底觉得方便。
对于以前从家里去一趟省儿保就医的经历,她记忆深刻,“我要先从中泰站乘坐367路公交,中途再转两趟公交才能抵达医院。”公交车人多拥挤,路上一旦遇上交通拥堵的状况,自然更加剧了出行的时间,令她苦不堪言。
如今,只要乘坐地铁,再换乘接驳的公交,便可直达省儿保。这条接驳公交,其实就是滨江长河地铁口C口出来,只需要步行20多米的1510M社区微公交,每隔10分钟就有一班车。
这条线设置6个常规站点(地铁长河C口、育德巷、滨盛路建业路口、省儿保滨江院区、横街埠西、滨盛路火炬大道口),还设置了两个招呼站(恒生大厦和三维大厦)。招呼站可“招手急停”和“按铃下车”。
值得一提的是 ,在长河地铁B出口不到50米的位置,同样设置了微公交线路。前往浙医二院(滨江院区)的1511M微公交在此发车,在满足就医人群的刚性需求外,还兼顾了通勤上班人士的出行需求。
在公交、地铁无缝换乘建设中,今年要实现香积寺路站、滨康路站、长河站等8个地铁站作为零换乘示范站点。通过慢行配套设施建设(风雨连廊、人行过街通道)、公交站点50米内换乘,标志标识优化等工作,以点带面,提升轨道“三网融合”的质量和水准。
公交站点“建改智”,更具实用性
公交车还有多久到站?公交车怎么换乘?下了公交车可不可以打车……乘坐公交的时候,市民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乘车问题。“聪明”的公交站点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今年杭州交通启动“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活动,其中的一项就是公交站点“建改智”。让公交站点变得更“聪明”的“建改智”具体指的是:
“建”是新建的意思,落实50个城市公交停靠站和320个农村港湾式停靠站新改建任务,城市建成区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98%以上。
“改”是改造一批,新建改建公交候车亭不少于200座、公交站架300座。
“智”是指开展智慧站点建设试点,推出150个公交电子站牌,实现车辆运行信息LED实时播报和二维码扫码查询功能。
既然是智慧公交站,当然会有一些不同以往的特色功能。比如,便民的IC卡查询及圈存、直观的公交换乘、公交到站实时路况提醒、周边公交站点一键查询、周边公共自行车站点查询、出租车一键呼叫、实时视频监控、“一键求助”等。
以公交站“一键求助”功能为例,针对临时有身体不适、残障人士需要帮助等紧急情况,乘客可以在站台按下按钮,电子站牌的显示灯光亮起,司机就可以提前看到该站点有需要特殊服务的乘客即将上车,便于司机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内外交通系统改造,杭州东站大变样
“以前下了高铁想打个车到市区,少说也要排队半个钟头。”新杭州人小刘吐槽道,排着长队、闻着尾气、夏天热别闷热……这样的出行体验,让他摇头叹气。
“现在方便多了,都不用等。”他说,自己经常高铁出差,从东站下了高铁,到了出租车上客区,一般很快就能打到车,几乎没怎么排队。
“以前每逢大的节假日,大家下了高铁要坐地铁,还得提着大包小包排长队过安检,费时费力,现在好了,杭州东站开通了换乘地铁‘免检’服务,真的是太方便了。”陈先生不禁点赞杭州东站高铁到地铁之间的“无缝换乘”。
杭州火车东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总建筑面积达到134万平方米,24小时内有70余万人次要往来进出。周边道路拥堵、停车场绕晕、出租车排队时间长等问题,成为杭州东站交通改造面临的大难题。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杭州市针对优化提升杭州东站枢纽内外交通,对东站枢纽周边3平方公里范围交通进行深度优化,对标志标识进行系统性改造,对出租车网约车通道和专区进行提升。
如,增加完善出租车候客通道,增设P西停车场网约车专区和上客专用廊道,减少旅客打车排队等候时间。优化火车东站客运站与民航、铁路、公交、地铁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的无缝对接,并实现杭州市区各车站之间一站式站际接送车辆,确保广大旅客顺畅通行。
再比如,着力优化服务软件。提升志愿服务,创新推出“城市守夜人”机制,打响“爱在东站”志愿服务品牌。提升商业服务,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同时,建设城市大脑东站场景,上线数字旅游专线、便捷停车、交通优化、智慧电梯、智能垃圾清运等5大场景,构建东站“数字驾驶舱”,将数据资源转化为治理效能。
精细化管理,提升三堡船闸通行效率
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三堡船闸,随着内河水运发展,船闸的等级和通航保畅能力较难满足大型化船舶过闸带来的压力,船闸瓶颈日益突出,船舶滞港成为常态。
对此,三堡船闸制定了精细化船闸运营管理清单,实施优化潮水分级管控、低水位船舶吃水控制、设立船舶进闸等候区等措施,重点关注潮水、台风、低水位对船闸正常运行的影响,力争运行时间最大化。
“我跑三堡船闸有些年头了,现在船闸调度、安排上都挺好的,大家都很规范有序,过闸时间也快了很多!”一位船老大说,相比前几年,现在在水位正常的情况下,过闸时间比以前缩短了一些。“包括红绿灯、显示屏的设置都很到位、清楚,有大潮不能放行也会广播通知我们。”
此外,三堡船闸开发运用浙闸通APP,将杭州航区3座船闸和非杭州航区的6座船闸全部纳入应用范围。平台可提供待闸排序、即时水位、船闸运营状态等信息,为船户过闸申报提供了统一便捷的操作平台。
据统计,普通货船平均待闸时间已经从原先的6.2天缩短至2.4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