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夜晚,零下的杭州,脖子下意识缩进衣服里,一个字——冷!街头的行人匆匆忙忙、加速前进,当然,也有“特殊”的,户外工作者有条不紊的工作着,比如,环卫工人在保洁、市政工人在修路、快递员在理货……
这个时候,如果你收到一杯姜茶、一句问候、一盒炒饭,是不是温暖了很多呢?
2月1日晚7点开始,杭州网义工分会开始了每年的“姜爱暖杭城”活动,39位义工分为7组,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给杭州主城区一线户外工作者送去温暖。
其实,早在2009年,杭州网义工分会就发起了“温暖送姜茶”项目,最初为火车站内后车的旅客送上免费的热姜茶, 2016年底义工们对活动进行了升级,“姜爱暖杭城”活动应运而生,发送对象从最初的返乡旅客扩大到如今的一线户外工作者。
2月1日晚19:17分,第一组义工团队出发,5人驱车前往清泰立交桥,为附近的正在工作的执勤人员、环卫工作者、流浪者送 “温暖”。其他6组,也前往杭州各个主城区,重点是城东和城南。
这些密闭的袋子、盒子里,有刚出锅的姜茶、热乎乎的蛋炒饭、还有一些能存储的干粮和衣物。
A组正在行进中,前往清泰立交桥下。
这四位义工里,有13年资历的“老”义工时大哥,也有初次参加的新手徐姐,他们职业不同,年龄也悬殊颇大。
说起公益,时大哥(图中抱着两个白色塑料盒)翻着手机里的照片库,滔滔不绝。有他帮扶结对的20多为孤寡老人、有参加过杭网夏令营的“小候鸟们”……翻一张图片,讲一段故事;小蒋(最右侧拿着衣物)年纪轻轻,义工龄已有4、5年,对于户外工作者集聚的地点,他很熟悉,在昨晚(2月1日)的活动中,他是一个向导。
徐姐(第一排左边)是一位全职宝妈,今是第一次参加杭网义工的公益活动,又紧张又兴奋,一路上,她走在最前面,听着时大哥分享经验,“遇到户外工作者,首先打声招呼,问需不需要,尊重彼此,不要把东西强加给别人。”;
网名“慧质兰心”的大姐(走在最后)刚退休,来杭州半年的她经过儿子推荐,也加入了义工团队,每场活动,她都踊跃报名。
清泰立交桥下,时大哥找到了他的一位“熟人”,由于天气冷,对方已经在被窝里休息了,时大哥把头探了进去,问道“认不认识我了?”这位流浪者连忙坐起打招呼,义工们把热乎的姜茶、炒饭还有一袋子的干粮递给了他。摸了摸被子,3床,“睡觉不冷了。”流浪者说,随即出来和义工们聊天,直到他们离去。
还是在清泰立交桥下,这位背着一大个黑色塑料袋的工作者向义工们走来,“有能穿的衣服么?”根据他的尺码,义工们拿出了件差不多的棉衣,可以穿在外套里面御寒。
这个小伙子已经休息了,义工时大哥走近轻轻拍了下他,准备给他留下些干粮,时大哥告诉他,认准这件衣服,我们还会再过来的。这时,他突然起身抬头,看着义工们的蓝色外套,背后写着“杭州网义工分会”七个字。
沿着清泰街向东走,义工们陆续碰到几位环卫工人。知道他们9点下班还未吃晚饭后,义工们从保温盒里拿出炒饭和姜茶,让他们趁热吃。
之后,义工们又碰到了正在修地下管网的市政工人们,物资不多了,于是把剩下的两袋干粮和姜茶全分给了他们。
回去的路上,我问义工们,出去“送温暖”时应注意什么,时大哥说:“首先要问对方接不接受,做公益要建立在一个人格平等、彼此尊重的前提下,不能强加别人;其次还要合理分配物资,比如,流浪者们更需要的是易储存的干粮、衣物;户外工作人员比较需要热乎的水”;最后,做公益贵在坚持。”
21:30分,7个小组的义工们全都回到了爱心点,总结交流第一天的成果:送出了89个“爱心包”、86杯姜茶、20余件衣服和30份炒饭。
除了总结成果,每个组还派出一个代表分享今天的经历,讨论了40分钟后,大家把意见汇总到了一起,并对2月3日的活动进行改善。比如,把物资发送的范围扩大,义工们将前往更远的地方送去姜茶,衣物等;姜茶的数量也要有所增加,在第一批义工出发前,提前准备好80杯姜茶,温暖更多寒冬中工作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