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行
H7N9流感是由H7N9病毒引起的,自2013年我国华东地区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病例以来,每年都会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行。
感染H7N9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
重症病例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目前报告病例的总体病死率在40%左右。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是感染H7N9病毒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尚无证据表明H7N9病毒能持续地“人传人”。
201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活禽交易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322号)为我省H7N9流感主要防控策略,已经降低再发生H7N9流感的风险50%以上。目前,杭州市各区、县(市)范围内均已经永久停止市场活禽的交易,实行定点屠宰,杀白上市。
按照《杭州市限制活禽交易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内上市的冷鲜禽产品满足以下条件:来源于家禽定点屠宰企业;具有“一证两标”(即检疫合格证明、检疫合格标志和产品标识);杀白、净膛。
为了健康要做好个人防护
随着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的临近,仍有不少市民有节日购买活禽食用的习惯,为避免感染,杭州市疾控中心再次提醒市民“口味是小事,健康是大事,为了健康远离活禽”。只要平时我们不接触活禽,并做好个人防护,是能够有效预防H7N9流感的,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注意个人卫生,自己家里保持通风;在咳嗽和打喷嚏的时候,尽量遮掩口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避免接触活禽;在接触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之后要及时洗手,吃煮熟的食物,不接触病死禽。
3、生熟分开,烧熟煮透。鸡、鸭等禽肉及其肉制品以及禽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后再吃。
热点问题解答
对于市民关心的如何预防H7N9的问题,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孙昼副所长进行详细解答。
●H7N9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之前我国确诊的H7N9病例,绝大多数发病前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且以暴露于有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的比例居多。一定不要从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也不要将从活禽市场或流动摊贩处购买的活禽与自家家养禽混养。吃煮熟的食物不会感染H7N9病毒。
●禽类感染H7N9病毒后是否就会死亡?
禽感染H7N9病毒后,一般来说并不表现为发病或死亡。因此,表面看上去健康的禽,并不代表就是安全的,接触活禽或暴露于有活禽的环境,特别是在有疫情的地区购买活禽,将大大增加感染H7N9病毒的风险。应努力改变购买和消费活禽的习惯,选择正规的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经正规部门检疫确认是安全的冷鲜、冰鲜禽类,可以极大降低H7N9病毒的感染风险。
●哪些人是H7N9病毒的高风险感染人群?
监测显示,之前报告的H7N9病例,以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农村群众为主;中老年人居多;多数病例有基础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发病前曾接触过活禽或到过有活禽售卖的市场;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感染发病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可能性更高。
此外,从事非规模化和非规范化家禽养殖、贩卖、宰杀等工作的人群,因暴露于带毒禽类的机会更多,所以被感染的风险也更高。
●接触活禽要做好哪些个人防护?
从事禽类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行业人员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戴手套、戴口罩、穿工作服等,接触后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农村家禽饲养一定要与居住生活环境相对隔离,避免不同禽混养,也不要将外来禽与家养禽混养。发现病死禽要及时报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妥善处理。
●有没有可以预防该疾病的疫苗?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以预防H7N9吗?
目前并没有预防H7N9病毒感染的疫苗可用。季节性流感疫苗并不能预防H7N9流感,但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有助于降低因罹患季节性流感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及住院可能性。
●如何才能降低H7N9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出现?
目前对于H7N9病例,主要采取抗病毒和对症治疗。要减少H7N9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很重要的就是要早期就诊、早期治疗。因此建议在高发季节、高发地区,如果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佩戴口罩,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可能的禽类接触情况,以及禽类环境暴露情况,例如是否去过活禽市场,近期去过哪些地方旅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