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校园食品安全,是牵动社会各界视线的重要话题,近年来,每年的“公述民评”面对面,食品安全都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记者今天从杭州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后,杭州市中小学的“阳光饮食”将有更规范的标准了。
8月11日下午,杭州市地方标准规范《中小学“阳光饮食”管理规范》专家审定会召开。
审定会指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的精神,普及健康生活、加强健康教育、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是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与会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小学生饮食安全和饮食健康形势不容乐观,饮食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学校在饮食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管理方式粗放、管理制度缺失、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流程混乱等问题。
为加强饮食管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和制度,积极推进“透明食堂”建设、大宗物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可视食堂、智能餐盘、一根线工程等重要举措,试图把饮食管理置于“阳光”之下,让管理和服务更到位。
全国第一个中小学生饮食管理规范 有哪些特点
会议披露,中小学“阳光饮食”管理规范,首先是整合了家庭、学校、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各方力量,明确了各方职责、再造了饮食管理的流程,实现了中小学饮食管理行为的系统化、流程化和透明化,明确了学生选餐、食堂采购、企业配送、部门监管和信息发布等环节的具体要求。
全域梳理饮食管理、全员参与饮食管理,规范管理行为。如:建立以市为单位的供货商库,明确准入条件、采用竞标、议标和统一价多种招投标方式、供应商考核及时并全覆盖,做到大宗物品采购和统一配送服务全透明,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信息对称监督有力。
让学校、企业、部门业务流程标准化,学校、供应商考核机制固定化,学生、学校、企业、部门日常行为数字化,政府部门依据沉淀数据实现决策科学化,实现从地头到餐桌的“阳光”管理,有效提升“阳光饮食”信息化管理的有序性、规范性、科学性。
其二,是采用互联网+的思维,借力管理平台固化规范的管理行为。互联网技术将成为学校食堂智慧管理的新“中枢”,把复杂的管理和程序化的作业有机地融为一体,让管理有章法,工作有程序,动作有标准,从而实现智能服务、智慧管理、创新育人。
其三是促进健康饮食。规范中强调了营养套餐的概念,全程“阳光”管理使中小学生饮食的源头可追溯,食品安全有保障。建立公用套餐库,以中小学生膳食“健康、安全、美味”为核心目标,发挥膳食营养专家的作用,经平台管理方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研制、评审确保营养均衡又能满足中小学生不同口味的海量套餐,可供学生自助选择,提供精准服务,满足个性需求,并提供营养报告,促进中小学生的饮食营养和健康。
《标准》起草历时一年完成
杭州市地方标准规范《中小学“阳光饮食”管理规范》由浙江省教育后勤协会中小学后勤管理分会组织起草工作。
标准起草历时一年完成,2016年6月提出规范制订的要求;2016年7月确定《中小学“阳光饮食”管理规范》基本框架、进行为期半年的“阳光饮食”建设与学生营养餐情况调查。2017年2月完成标准初稿。之后进行了四次修改。2017年7月完成标准正式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