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城中村改造脱胎换骨 海潮寺要打造院落式文化街区
发布时间:2017-07-18 21:11:41 Tue  来源:杭州网

海潮寺区块改造效果图

 

破败冷清的十三湾巷

    杭州网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今年杭州打响了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战,更是全市要打赢的“六场硬仗”之首,主城区的同协村、三宝村、蒋村等22个城中村将华丽转身为“都市新区”。

    城中村改造,拆的是“村”,变的是“城”。如今,时间已过半,这些城中村整治进展如何?未来,这些“都市新区”都有怎样的规划?

7月18日起,由杭州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建委牵头,用一个月的时间,带着大家深入杭州各个城区及经济开发区、西湖景区,感受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的城中村蜕变。

截至7月14日,全市全年计划征迁34468户,已完成丈量37717户(109%)、签约28248户(82%)、腾空23917户(69%)、拆除18462户(54%)。作为杭州最老的城区之一,上城区今年要力争完成征迁6000户。经过近六个月的奋战,已完成征迁签约3086户,基本实现全年任务半年完成。

除了城中村,这一次还带动了旧城改造,一大批棚户区、危旧房都在整治之列,无论是老百姓的居住环境还是区域产业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海潮寺要打造院落式文化街区

“凡进香普陀者,必聚足于此,犹径山之有接待院也。” 这是《武林梵志》曾记载海潮寺当年的情景。位于望江门橡胶厂地块的海潮寺,曾与灵隐寺、净慈寺、昭庆寺齐名,让很多杭州人都有着念念不忘的“海潮”情结。

海潮寺下院毁于一九三七年的战火,只留下天王殿,位于现位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东北角,几株参天古樟的旁边,海潮寺天王殿,更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喧闹的工厂中是一个较为清净的地方了。

由于功能配套的缺失,周边像海潮社区、木场巷社区的居民生活和曾经的馒头山颇为相似,一下大雨,雨水甚至会漫到膝盖。

目前,所在区域已经拆迁430户,周边只剩余最后一家企业未搬迁。

今后的海潮寺将会大变身,布局和业态都会变得高端起来。望江新城联合党委书记朱波介绍说,现在原址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已批复,除了要复建海潮寺,这里还要建设海潮寺文化街区,预计明年开工,建设工期2年左右。

街区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总规模约8.5公顷,地上总建筑量19万平方米。其中海潮寺1.4万平方米,由禅意寺庙和杭州院子的建筑风格组合。

未来的海潮寺文化街区或许会给大家带来类似成都太古里、拱墅区小河直街这样的风格,不仅能够参观传统寺庙、感受佛教文化,周边的慢生活街区还有种类丰富的餐饮、商店,热闹而不嘈杂。

而它所在的整个望江区域将成为智慧、金融等高端产业聚集的望江新城,是上城区拥江发展的主阵地、城市建设主战场和经济发展主平台。

根据规划,这里将形成“两轴两区两带”的城市格局, “两轴”就是婺江路空间拓展轴、金融湾空间拓展轴;“两区”就是海潮寺休闲文化街区,另一个是城站交通枢纽区;“两带”为贴沙河绿化景观带、新开河绿化景观带。

危旧房改造让老百姓住得更舒心了

地处湖滨黄金地段的岳王新村,有5幢标准居民楼,陆续建造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陈旧的房屋、落后的配套,和周边的繁华显得尤为格格不入。这一次,岳王新村将迎来成片改造,涉及134户居民。

截至7月17日,签约率已达76%,三四十户腾空搬走了。征收完成之后,岳王新村将进行一系列的“硬件”改造,重新规划、建设安置房,成为有电梯、有绿化、有车位的生活小区,配套设施也将大大提升。

小区深处还藏着一幢红砖“别墅”,建于1926年,第一任主人是美国基督教青年会代表鲍乃德。根据初步规划,这幢历保建筑也将有可能恢复“花园洋房”的风貌。

比岳王新村还要“老态”的还有十三湾巷,是一条二三百米长的深巷里弄,不太为人所知。与几步之距的河坊街、高银街的熙熙攘攘、流光溢彩比起来,这条深巷里弄破败而又冷清。

巷子里一半是新的居民小区,一半是破败的土木老房子。在百年前,民国时期著名银行家,雅号“金半城”的金润泉,就住在这条巷子的大院里。

现在,住在十三湾巷21号只剩下3户居民,80多岁的黄家骅老先生与老伴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与另外两户人家挤在一幢古老破旧的房子中,没有厕所,没有洗澡的地方,由于电压不够,家中也无法装空调,到了黄梅天,整个家中更是非常潮湿。“下雪天,老人们就不出门了,我们街道的会给他们上门送东西的,到了台风天,我们要统一把他们接到宾馆去住,这个房子住不了的。”清波街道的负责人说道。

这次,包括十三湾巷和周边一带共要证迁94户人家,“住了几十年了,也是很有感情,像现在这样的夏天,穿堂风比外面凉快好几度呢。”说道搬迁,黄老虽有不舍,但彻底改善了居住环境,他还是蛮期待。

作者:记者 李媛 实习生 阮芷玥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