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浙商精神寻迹:冯根生的药王人生
发布时间:2017-07-04 18:04:29 Tue  来源:杭州网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冯根生从业60周年时,知名演员、导演乔榛和丁建华曾经以一首诗句追思一个甲子的荣光。

大井巷的胡庆余堂,曾经炙手可热;

如今氤氲的药香里,有了些许萧瑟。

1月19日的日历,被料峭早春包裹着;

唯有“戒欺”的横匾,

在寒意里,依旧保持着卓尔不群的褐色。

那一天,十四岁的他涉入了纷繁人世的沧桑。

那一天,五尺半的他开始了前程未卜的远航。

让江南药王的最后传人在解放的阳光中,看到了古老中药无穷尽的希望。

2017年7月4日凌晨,一代国药工匠、胡庆余堂传人、著名浙商、企业管理大师、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冯根生在邵逸夫医院逝世,83年药王生涯结束,留给世人无限的感怀和念想。

“虚合无人晓,诚心有天知,干干净净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中医药学传承数千年,但要回顾如今的经世致用,冯根生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从学徒到管理者;从继承人到传道者;从实干家到理念先行者;沿着老人的目光,立于潮头回望,我们能看见“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徽商传统,与浙商理念融合的大道行吟,能看到改革风起云涌的历程之后,那块始终不变成色的“戒欺”牌匾。

70多岁的时候,冯根生依然能亲自上手,辨别药品真伪,一颗赤子之心,延续了一辈子,恍如14岁小学毕业,刚步入胡庆余堂成为学徒的模样。

有段细节不仅在网上流传,也在孩子们的课本中传承:三年学徒,冯根生每天凌晨五点到晚上九点,16个小时专心其中。两千多种药的品相、药性、配伍、功效烂熟于心,丸、散、膏、丹的制用也驾轻就熟。满师后他又站了二年柜台,撮药配制当不在话下,此后又煎药二年,每天三百贴,十多万贴药从他手中出去。

解放前胡庆余堂一年只收一个学徒,当年五月杭州解放,传统收徒制取消,冯根生成了胡庆余堂的“关门弟子”,也成了“江南药王”的最后一个传人,他六十多年的中药生涯也由此开启。

郑晓林是冯根生任中药二厂厂长时候的助理,差不多30年前的事情了,郑晓林在朋友圈回忆道:1988年,我曾经做过他老人家的厂长助理,这段经历影响了我一生,他是我做人做事的导师,长辈,虽然过去30年了,他一直是我的人生楷模。

郑晓林称,冯先生的经验是自成一派“中国式管理经验”。

“30年前的企业管理‘教条主义’特别严重,而冯老先生就是改革的先锋,他抛弃‘教条主义’,践行‘一切从实际出发’,顶住重重压力,开辟出了中国保健品营养品的新天地。”

冯根生先生为保护民族产品也可谓呕心沥血,当年冯先生手里攥着青春宝的配方,外商拿着高额的回报作为诱饵,他不为所动,硬是保住了这张“秘方”。他说:“我可以没钱,但我绝对不能卖祖宗,不能卖青春宝的配方!”

郑晓林印象中,冯根生对下属极其严格,交代的事情做不到位,他会给予严厉的批评,“但他是那种‘对事不对人’的人,说过就翻篇了。”对于朋友,他又是一个特别仗义的人,要是听说浙商企业家受欺负,他一定会仗义执言,在大家看来,他就是浙商的“老大”。

在他印象中,冯根生先生最常说的两句话,一句是“干干净净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另一句是“虚合无人晓,诚心有天知。”

郑晓林说,冯根生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最大的爱好就是工作。“我跟他在一起的日子,没有出去玩过一次。无论是去外地考察还是去国外,都是考察结束就回来忙工作的事情。”

郑晓林一直保持着每年都去探望冯根生先生的习惯,他说,退休后的冯先生基本上出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厂里,一个就是医院。“冯先生说自己是国企的保姆,事实上他确实是把这个国企当做自己的家,拿着并不高的退休工资,全身心的投入,可以说是以个有情怀的企业家。”

“我们都应该感谢冯根生先生的冲劲和魄力,是他“杀”出了一条血路,才有了浙商现在的繁荣局面。”

从红顶徽商,到浙商一脉:浙商的灵魂就是“生意经”

说起冯根生,就绕不开胡庆余堂,还有“红顶商人”胡雪岩。1874年,胡雪岩投巨资创办胡庆余堂,从此两代药王的渊源似乎就注定了。

在首届浙商论坛上,冯根生这样评价胡雪岩:虽然他是安徽人,但他把徽商的精神融进了浙商,并在胡庆余堂整个经营思路中体现了浙商精神。

“为什么讲胡庆余堂是过去浙商的代表呢?因为两句话:虚合无人晓,诚信有天知。”冯根生说,“我小时候就是在这个教育熏陶下面成长起来的。”

这些年,“浙商精神”成为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也成为浙江文化、浙江气质的一个鲜明代表,一批又一批商业成功人士以成为有担当、有魄力的社会脊梁而骄傲,但是归根结底,浙商的“灵魂”是什么?这是一个溯源到原点的拷问。

冯根生的答案再朴实不过了:生意经实际上就是浙商的灵魂。第一,戒欺,戒掉一切欺骗;第二是诚信,对待所有顾客都应该诚信;第三是不得以次充好;第四是不得以假乱真;第五是童叟无欺;第六真不二价,没讨价还价的,反过来叫价二不真。

时过境迁,改革潮头,浙商精神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浙商过去讲的就是诚信,但现在光讲诚信是不够的。敢冲,敢拼,敢为人先,不怕苦,不怕累,这是新浙商精神。再加上我们老浙商的诚信,就形成了一个在全国影响极大的浙商精神。”

胡雪岩立下的“戒欺”训诫,被冯根生奉为治业之“圣经”,而对胡雪岩个人的追寻,似乎也是冯根生一个重要的人生抉择。

胡雪岩可以说得上是冯根生的老店东,冯的祖父冯云生就是胡庆余堂的第一批药工,胡雪岩缔造了胡庆余堂,并使它短短几年就声名鹊起,与北京同仁堂齐名;冯根生则是在胡庆余堂病入膏肓时出手拯救,让其东山再起,重新名震天下。

1997年那一年,冯根生做了一件溯源的要紧事:经过多方寻找,在一个叫鸬鹚岭的地方找到了胡雪岩业已被损坏的墓穴,冯根生最后按原貌修复了它。

名声显赫,江南药王。“血脉”的联系是一方面,同时,两人无论是在经营谋略、政治视野和大局观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多神似之处。

胡庆余堂现任总经理刘俊说,他用心琢磨过冯根生,也用心琢磨过胡雪岩,他认为这两个人在经营上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敢于标新立异,干一般人不敢干的 大事业,最终也都能干成大事业。

“胡雪岩立业之初,即树立目标,不但要“饮和食德”,而且还要做中国最好的药局,随后处处以其势撼人,包括修义渡、免费送药、香炉焚药、金铲银锅等;而冯根生在1972年开始他的青春宝事业时,面对一个破庙似的中药作坊,也是想人之不敢想,立志要用十年时间办成全国一流的中药厂。”

也有不少胡庆余堂老药工感言:胡雪岩和冯根生都是当之无愧的江南药王,有他们的魅力在,胡庆余堂不愁没有独步天下的那一天。

这样说起来,不论是“饮和食德”,还是如今青春宝的清晰诉求“抗衰老”,早就隐藏在两代药王的理念和基因密码之中。

诗有同声德未孤 知名浙商缅怀冯根生

冯根生的逝去,在浙商圈子里引发了高层的一次集体感怀。如果说浙商的集体标签是“立于朝头”,冯根生无疑是最鲜明的那一个。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浙商总会会长马云在微信上发文:冯董事长是江南药王,也是改革的先行者,是我的榜样。他不仅把中医药发扬光大,而且他自己也是一味改革的猛药,他的勇气、远见和担当,是我们浙商的经典代表。在我早期创业时,他还几次指导、鼓励过我,冯董事长,一路走好。

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赵林中说,冯老是我们企业界的前辈和楷模,平易近人,大气耿直,非常好相处和商量,预想的距离感根本不存在。冯老的身上有人生的大智慧,有做企业的独特理念,有一生致力中药的“工匠精神”,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了冯根生去世的消息,他说:深切怀念令我们浙药人尊敬的冯老!

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郭泰鸿回忆小时候的情景:那时候常随祖辈去胡庆余堂取药;数十年来,交往不断,聆教不断,受惠不断,一生之缘也。

硅谷天堂投资公司创始人九零后屠明珏:第一代企业家冯根生在河坊街抱过我,对我说不要放弃传统,传统才是持续创造财富的源泉。与冯老邻居二十年,见证他最风光的岁月。

中国似乎有一个传统,对在世的人,不立碑筑说,但如果这个形象在岁月沉淀中,早已成为行业的标杆,气韵的引领,则回顾他的一生,也是一种对自身的警醒和鞭策。

回到开头的诗篇,诗人援引的几个数据,令人玩味:

我曾纵览过,中国历史记载的一月十九日,

除了他第一次跨过了胡庆余堂的门槛,郑和五百年前扬起过第七次远航的风帆,

于是,原本平淡的一天有了许多神奇的波澜。

我曾计算过,两万一千九百天的潮起潮落。

除了他会一直厮守中药不离不弃外,康熙也在位六十年治理了他的帝国。

于是,称他为“药王”也不为错。

我曾考据过,子承父业献身中药的宁波慈城人,

除了胡庆余堂祖孙四代的冯氏,北京同仁堂的乐氏也归于慈城的根。

于是, “是乃仁术”恩泽苍生,南北同源 一脉相承。

有一些人和事,似乎与历史遥相辉映。

作者:首席记者 徐文杰 记者 郑维维 曹青青 杨威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