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网讯为深化杭州市“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7月1日,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和杭州市钱江新城投资集团联合举办了“两学一做”座谈会暨“我们的价值观”主题词——“信仰”研讨活动。
座谈会围绕“信仰的内涵及意义”、“从严治党的信仰维度”、“信仰的内驱力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自觉服务G20,以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等内容展开,近20位专家学者参与座谈畅所欲言,并结合自身的专业和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观点。
胡明毫: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航标灯
杭州市委组织部干部三处处长胡明毫认为,信仰的力量,是一个共产党员心中执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即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信仰就像一盏航标灯一样,时刻指引和照耀我们前行的方向。一旦理想信念模糊了、动摇了,就意味着航标灯灭了,人生和革命的航船说翻就翻。“因此,每位党员都应自觉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第一位,把指引我们做合格党员的航标灯建设好、维护好。”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因此,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既要仰望星空,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又要脚踏实地,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实践者。
如何做到脚踏实地、忠实践行?“关键在做,做就要脚踏实地做,做就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当有一天我们对待本职工作不再像浮云一样,忠实践行入党时的庄严承诺,我们肯定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
赵大慧:信仰是自身言行的标尺
“信仰就是知道自己是谁,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在心中有一条明确的界线,时时刻刻遵从,不破规、不越矩,并把它变成自己言行的标尺。” 采荷街道党工委委员赵大慧这么认为。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共产主义信仰不是空的,而是我们工作、生活的“精神原动力”,只有落在实处,才能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在我们的一步一步实践中得到印证和巩固。
作为在和平时期的基层普通党员,践行共产主义信仰并不是要求要作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而是要把共产主义信仰与本职工作、与生活常态结合起来,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采荷街道有许多这样默默无闻的共产党员,有常年坚持志愿服务的孔胜东、有坚持60年代代相传的免费阿香凉茶摊,也有不辞辛劳为眼疾患者读书读报的志愿者……这些人都做着一些平平常常的小事,我们却从中读出了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大义,他们的故事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采荷居民。”
邵燕芬:法律并不完美,但我们践行对法治的信仰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一整套理论、思想、价值、意识和学说,是由法律原则、法律规范和法律程序等组成的各种制度设施,它呈现为法律秩序和法律实现的过程及状态。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法律系副主任、法学博士邵燕芬认为,从深层次来看,法治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方式。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法律已铺设起一个比较严密的纵横交错的轨道,把我们每个人都纳入了其中。犹如我们在有形可见的城市道路上通行一样,其实每个人同时也运行在这个看不见的轨道上。你可能因为大部分时候畅通无阻,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旦你脱轨,你会意识到那个维度是高度有序、复杂却又精密的世界。”
法律在实践从未停止生长,法律的漏洞能够得到织补,法律的矛盾冲突可以获得合理的解释和选择适用,法律的外壳僵硬了可以蜕变,新的规则可以试错并获得确立,法律有时入睡但绝不死亡。法律作为此时此刻人间的规范,并不完美,但沉淀在其背后的法律精神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人的信仰。
潘昌初:匠心,传统手工艺人的信仰
庄子说过——“技进乎道”。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员潘昌初认为,传统手工艺所表现的执着与追求,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种信仰。
在几千年长的历史进程中,杭州先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而优秀的传统工艺遗产。传统工艺的创作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创作手工艺品的过程,就是人与自然交流、涵咏自然、品味人生的过程。优秀的传统工艺大师应该一半是哲人,一半是匠人,学识厚重者方能走上大师之路。
传统手工艺“匠心”除了指对品质的精益求精外,还有长期的坚持和专注、内在的谦恭和自省以及内心的敬畏和入魂。例如王星记扇子,最为人称道的便是那“雨淋不透,暴晒不翘,纸不破,色不褪,一把扇子半把伞”的黑纸扇。广西产的野生棕竹,天目山的纯桑皮纸,诸暨产的高山柿漆,还有水牛角打磨出的销钉,再经过那精益求精的手,才会成为让人们惊叹的“杭扇”,也只有那样的“杭扇”才有意义。
“手工艺所体现的手艺思想和坚守的知识信仰具有一定的普遍的意义。许多年后,可能人已去,但这些东西还在。透过它们,我们可以轻易猜想到用这些工具的工匠、他们生活的城市和那段逝去的时光。所幸,还有不少人向陈水琴、嵇锡贵老师一样坚守着,维护着杭州的文脉。”
段昆仑:信仰建设与家风传承息息相关
“家庭教育,是真正生活化、常态化的教育。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家庭教育列为儿童养成健康人格的首要影响因素。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养成道德理念和价值判断,往往会伴随终生,很难发生大的改变。”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文化与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段昆仑认为,好的家风建设,对培育和坚定理想信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也就是说,每个人的道德观念和生活理念,其实体现在点滴小事当中,体现在平时的待人接物里,和生活琐事当中。其中,家庭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和习惯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论语·学而篇第一》,圣人也已经提到过家风的重要作用。“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引申言之,好的家风能够孕育出好人,而好人必然是社会秩序的促进力量而不是破坏力量。因此,“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