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原创- > -原创新闻
天子岭有个垃圾处理新技术 “吃”进垃圾“吐”出宝
发布时间:2016-06-22 17:45:55 星期三  来源:杭州网

天子岭生活垃圾机械生物消融技术(EMBT)中试项目现场

天子岭生活垃圾机械生物消融技术(EMBT)中试项目现场

   

新技术每天将50吨垃圾变废为宝

杭州网讯 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一堆堆的生活垃圾经过板式给料机,进入滚筒筛,经过磁选和人工分拣后,生物水解反应器抓起了一“把”垃圾,进入挤压脱水机,经过除砂除渣程序后,部分垃圾经过厌氧系统处理变成沼气,部分垃圾进入生物干化系统最终成为RDF燃料产品。

这是记者在天子岭生活垃圾机械生物消融技术(EMBT)中试项目启动现场看到的情景。

新技术每天将50吨垃圾变废为宝

天子岭自1991年建成全国第一座大型山谷型卫生填埋场,一直坚持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不断研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新技术并进行转化和应用。

15年12月,市环境集团研发出生活垃圾机械生物消融技术(EMBT)启动建设,今天(6月22日)正式建成投入调试运行。这个垃圾处理的全能手,不仅能处理分类后的厨余垃圾,也能处理未分类的混合垃圾。

项目主要由五个系统组成,分别为机械预处理系统、生物水解系统、湿法厌氧系统、生物干化系统、除臭系统。技术核心是通过生物水解工艺,将垃圾中的易生物降解有机质水解,并以有机液体的形式与高热值固相物料分离;有机浆液通过厌氧消化工艺产生甲烷生物气体,进行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固形物料通过生物干化,形成高热值的RDF燃料,进行进一步的生态能源利用。

“这项新技术每日可处理垃圾50吨,产生沼气2500立方米,日发电量约5000度,产生RDF(燃料棒) 18吨,回收金属0.13吨,垃圾减量化率达到90%以上。”杭州市环境集团副总经理张海华说。

简单地说,就是生活垃圾通过机械化处理,变成沼气和性能稳定的“垃圾衍生燃料”。

天子岭静脉小镇用特别的方法破解杭州“垃圾围城”

此外,25年来,天子岭坚持变废为宝,从垃圾中挖掘资源与能源。

国内第一个落地的厨余垃圾分选减量暨生化利用项目已处理厨余垃圾自2014年6月25日启动调试,至今已满2周岁。目前,项目采用“前分选+厌氧消化+沼气利用”的工艺路线,处理规模达200吨/日,项目运行至今共计处置厨余垃圾7.56万吨,分拣出塑料1.7万吨、衣物(帽子、鞋子)等织物6400吨,产生沼气375万立方米,厨余垃圾减量率达到70%以上。

2015年12月建成的杭州市餐厨垃圾处理一期项目,设计规模餐厨垃圾处理200吨/日、地沟油处理20吨/日,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净化利用发电的处理工艺。截止2016年5月,共处理餐厨垃圾7533.89吨,产沼气49万立方米,提取毛油209吨。“项目的建成将有效防范餐厨垃圾处理不规范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风险,缓解广大市民对餐厨垃圾‘地沟油’回流到餐桌的担忧。”张海华说。

由于收集到的餐厨垃圾质量较差,塑料、纸张、包装容器等杂物含量较多且能收集到的量不足,这个餐厨垃圾“大胃王”运行170天仍然面临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这需要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配合。”张海华表示。

此外,天子岭静脉小镇还有特别的方法来破解杭州“垃圾围城”。

比如,国内技术最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将比V类水污染程度高300倍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成可饮用水,已处理垃圾渗滤液700万吨,减排COD5.6万吨;天子岭沼气发电厂日发电量27万度,可满足4口之家一辈子用电(按照杭州平均人口寿命82岁计算),日节约标准煤81吨,日减排二氧化碳1374吨,相当于155个杭州植物园一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同时,这里还免费为居民提供大件垃圾收运服务,目前已处理沙发、桌椅等大件垃圾1万件,回收木材150吨,已制作文化艺术品30余件,在解决广大市民大件垃圾无处可去困扰的同时,挖掘大件垃圾的再利用价值。

作者:记者 郑媛  编辑:陈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