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浙江大学附属中学高二的一组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来到杭州市儿童福利院,进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人文关怀”研究课题的实践。他们的指导老师,正是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申屠永庆。
在杭州市儿童福利院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活动小组一行参观了杭州民政文化展示馆。展示馆通过图片、实物、模型、沙盘、多媒体等形式,呈现杭州民政文化的传承脉络,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州民政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里拥有丰富的展品,实践活动小组看到了民国时期的婚书、城区老街巷地名图、旧版电脑彩票销售机、养老数字驾驶舱……全面系统诠释了杭州民政事业发展为民爱民理念的“过去、现在、未来”。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是西湖区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基地,活动区域广泛,设施完善。在第二课堂的添翼农场,同学们近距离接触自然,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锄地有什么小窍门?萝卜应该怎么拔?同学们纷纷上前尝试。当有同学姿势不对时,申屠永庆书记接过锄头,熟练地演示起来,为同学们讲解。
“书记还给我讲述他儿时如何做农活,放黄牛的经历。锄头落地,每一次挥舞都仿佛在诉说着劳动的艰辛与喜悦,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实践小组成员周亦歆同学说。
随后,实践活动小组聆听了一堂劳动实践活动感受分享课。同时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关系等话题,共同讨论交流。
冬季流感肆虐,为了保护杭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实践活动小组并未与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但他们的爱心依然传递到了孩子们的手中。
“今天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触动着我的心。他们是社会的孩子,在民政事业的孕育中快乐成长。院长在采访中提到‘院里的孩子们都是纯真的如同白纸一般’,院内所设置的心理辅导机构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社会关注到了这些被遗忘的孩子们,是社会的羽翼保护着他们。”实践小组成员金梓晨同学感慨:“通过此次活动,我认识到了福利保障事业的重要性,和积极参加公益事业的重要性。他们需要我们的重视,需要我们的关怀与资助。”
“今天我们了解了杭州的民政文化,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劳动体验。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带着课题,在接下来的走访与调查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提出好的建议来解决问题,这才是有意义的事。”申屠永庆书记对实践小组的同学们说。
在浙大附中,参加课题化社会实践,如今是每位同学的“必修课”。
临近寒暑假,学校会组织每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六七个人,每个小组围绕一个课题,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去学习研究。
课题化社会实践,不止改变了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方式,还让杭州这座城市悄悄发生改变。
2001年,申屠永庆书记是一个关于博物馆功能调查的课题小组的导师。“几个同学研究国外博物馆情况,又实地去参观调查了北京的博物馆。回来后和杭州的博物馆进行对比,发现后者明显冷清,不够吸引人。他们分析得出不少原因,结题时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比如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和教育部门联系,让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等。没想到,杭州很多博物馆几年后真这么做了。”申屠永庆书记回忆。
又如“一口痰与一个城市”的社会实践小组,发现当年杭城马路上行人随地吐痰的比例较高,影响城市形象,便将调查结果寄往杭州市委市政府,呼吁制止这种不文明行为,结果兴起一场“清洁杭州·美化天堂”的行动。当时杭州市委书记给他们写了感谢信:“公民道德建设要从小事抓起,对你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感到欣慰。”
参观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参观浙江省残疾人之家
二十多年来,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今浙大附中同学们参与的社会实践课题,涉及面更广。“当课题化社会实践改变城市的时候,在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当下,‘社会责任感’教育能让高中生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规划。”申屠永庆书记说。
参观西湖景区旅游法庭
参观浙江工业大学保卫处
期终考试结束,寒假将至,浙大附中的同学们还陆续前往高校、医院、景区、企业等实践地点,开展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