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名博士毕业后选择回母校教书
发布时间:2024-09-11 12:03:49 Wed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没想到我会和自己曾经的老师们成为同事!”昨天(9月10日)是教师节,今年刚入职浙江工商大学的青年教师卢志朋激动地说,“我与浙江工商大学,我与我的老师们,有许多奇妙的缘分……”

image.png

卢志朋,浙江大学博士毕业,之前他在浙商大公共管理学院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的学业。博士毕业后,卢志朋选择回归母校、教书育人。谈起自己与学校的不解之缘,卢志朋仿佛打开了话匣子。

从师生变成同学 他们彼此鼓励

邵彬彬是卢志朋硕士阶段的辅导员,本就相熟,后因同时备考博士,交流更加频繁。

“我们‘博友团’还有两名同学,三人经常和邵老师对相关文献进行交流,并在申请和复试阶段相互鼓劲打气。”当时受新冠疫情影响,卢志朋与邵彬彬时常用钉钉软件进行模拟面试,互相充当评委。“她会根据研究计划,提醒我复试时可能会被问到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专业性问题。当然,她备考的时候,我也会直接告诉她需要提升或者注意的地方。”

回忆起那段艰苦而漫长的备考岁月,卢志朋依然心怀感动。“对我来说,她不仅仅是我的老师,更像是一个知心大姐姐,在气馁时鼓励我,在迷茫时引导我,给我整个大学生活增添光亮。”

两人共同努力,卢志朋与邵彬彬同时被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他们从师生变成了同学,相互鼓励。

从同窗变成同事 他们并肩同行

2024年初夏,卢志朋凭借优异的成绩从浙大博士毕业,一些高校、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在众多诱人的offer中,他坚定地选择了回归母校,回到他熟悉的地方。

“我对浙江工商大学有很深的感情。这里承载了我快乐、充实的青春。除了知识,我结识很多朋友,拥有许多难忘体验,更重要的是遇到了一些对我帮助很大的老师们。”卢志朋感慨地说,除了母校情结,他的选择也离不开浙商大老师的指导与支持。

临近毕业,邵彬彬特地给卢志朋打来电话,询问他回母校发展的意愿。“她告诉我,学校各项工作蒸蒸日上,正全力建设高水平卓越大学,欢迎我加入成为一分子。更何况,这是我的母校,回归是一种传承。”

不仅仅是邵彬彬,曾经的班主任、导师、任课老师也表达了希望他回归母校的强烈意愿,并在面试准备中给予悉心指导。卢志朋说,老师们的关怀和期盼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缘分真是奇妙!邵老师担任辅导员、我担任本科生班助的年级里,有四人录取至浙大行政管理专业读研。他们开学的时候,我和邵老师还专门与大家合影留念,此后也一直在浙大校园里延续着这份商大情缘。如今,其中一个同学毕业后回到商大经济学院担任辅导员,现在我也回来了,我们都从学生变成了老师。”爽朗的笑声中,是卢志朋对母校深深的惦念,也充满回校执教的自豪感。

他与母校是“命运共同体”

在浙江工商大学公管学院发布了卢志朋为今年新生班主任的推送后,他感慨颇多,给曾经的班主任陈新老师发去了一条信息:“时光荏苒,不觉间我当班主任了!想起了我的班主任,‘薪’火相传。”

陈新回复他:“志朋,回到母校工作,和其他地方工作不一样,不仅仅是一份工作的问题了,其意义在于你个人的发展和母校浙商大发展是一种共同体的关系,能够更有干劲,更有空间,更是一种传承。”卢志朋直言,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他深感自己与学校紧密相连,使命感油然而生。

从学生到老师,对卢志朋而言,这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而是从他的老师手中接过了教育工作的接力棒。他总感念,学生时代的自己享受着老师们的庇护和关爱,是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如今他也成长为浙商大教书育人的一分子,做传道受业解惑的“服务者”。

这条路上,许多商大老师都是他的引路人,邵彬彬就是其中一盏灯。“邵老师是个热心肠。我本科班上有一些家境困难的同学,她会自掏腰包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并经常和这些同学交心谈话。她还会帮学生找工作,做求职前的心理疏导和就业规划。”卢志朋口中的邵彬彬,是一个无微不至、把学生放心上的好老师,为他今后的教育实践树立了榜样。

作者:记者 张晶 通讯员 廖嘉琪  编辑:戎丽娟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