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12月16日晚7时举行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五十八次新闻发布会,市卫健委、市经信局、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提到,最近,杭州市门诊就诊量明显加速上升。记者了解到,杭州目前已调整优化医疗救治的工作流程。
杭州所有医疗机构门急诊取消核验48小时阴性证明
为方便市民看病就医,从12月17日00:00起,全市所有医疗机构门急诊取消核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为进一步缓解核酸检测压力,杭州市已正式上线“杭抗原”小程序,市民通过自我抗原检测并上传结果,健康码首页将根据核酸或者抗原结果,综合判定检测阴性的时间。
幼儿园、中小学生混管阳性
可抗原检测代替单人单管核酸检测
幼儿园、中小学生核酸检测后,如出现混管阳性,可以抗原检测代替单人单管核酸检测,如抗原检测阴性,可以进入校园。
杭州将加快扩容发热门诊
建立阳性病人的分级处置机制
为畅通医疗救治渠道,落实分级分类诊疗,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杭州市明确普通门诊、发热门诊、急诊就医、住院等流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日常医疗救治服务,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1、充实市区两级医疗救治专家组,定期组织专家会诊。
2、明确新入院患者陪护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和应急处置预案,减少住院病房的交叉感染。
3、建立阳性病人的分级处置机制,轻型和无症状患者的一般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
目前全市可用于集中隔离的房间共有8万间。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有重型风险因素的患者,根据病情收治到相应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为提升发热门诊的服务能力,杭州市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同时,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诊室。截至12月15日,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已开放发热门诊64家,开设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191家,日接诊15,000人次。
杭州市动态监测每日发热门诊的急诊情况和拥堵情况,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发热门诊的开诊。
同时要求各医疗机构做好预案,12月底前发热门诊的接诊能力提升5倍以上。为做好便民服务,在浙里办、健康码首页上线了发热门诊的查询服务,市民朋友可以实时查询杭州市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的候诊人数,以及排队叫号的情况。可以根据发热门诊的繁忙程度,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合理提前的安排出行,实现患者的分流。
此外,高德地图也提供了附近发热门诊诊室的搜索,排队候诊人数和导航服务,方便市民就近错峰就诊。
全力配强定点医院的重症救治床位,按照定点医院重症救治床位,达到医院床位总数的10%。同时,按照平急结合的原则,建设可转换的重症床位,确保有需要时重症床位可以扩展至不少于总床位数20%的要求。
杭州市定点医院重症救治床位数和可转换的重症床位数应配置700张,将于12月底前全部配置到位。
加快构建居家治疗服务工作体系
成立了居家治疗服务工作组
加快构建居家治疗服务工作体系,杭州市专门成立了居家治疗服务工作组,为提高重点人群管理的分辨率,针对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和儿童开展健康危险等级的分级,实现边调查边管理。
截至12月15日,已完成杭州市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调查132.13万人,其中重点人群45.29万,次重点人群11.59万,提供健康指导、健康监测、用药指导、协助就医转诊等点对点的服务。
下发轻症及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人群居家治疗工作机制,居家治疗分级分类管理流程图等,加快建立居家治疗的服务网格,推进分级分类的治疗,重点建立社区医疗服务专员制度,对有治疗需求,但自行就医有困难的居家治疗人员,由社区医疗服务专员及时帮助协调对接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满足就医需求,积极打造居家治疗家庭医生。
为提升居家病人治疗能力,通过数字加医、互联网医疗治理、健康医生等线上加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上健康评估、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服务项目。制定社区防治新冠病毒感染健康治疗手册,新冠病毒感染居家治疗指南等百宝书,帮助居家治疗人群科学掌握新冠感染康复知识,及时获取身边的健康资源信息。
已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健康礼包35.20万份。大力推出互联网诊疗服务,为方便患者就医,杭州市完善互联网诊疗服务,要求市区两级互联网医院尽快开展在线咨询和开具处方等便民服务。目前已开通51家,将在后续公布。同时,要求各医院加强互联网接诊医务人员的排班,鼓励医疗机构提供24小时的网上诊疗服务。下一步,杭州将在互联网诊疗服务上加大扩面体制的力度,切实提升患者网上就诊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