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食管长出“口袋”,喝水都困难……这项国内高难度内镜技术,一“镜”解忧!
发布时间:2022-10-24 18:22:31 Mon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近日,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采用国内高难度内镜技术——内镜经黏膜下隧道憩室中隔断离术(STESD),为一例罕见的食管憩室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吞咽困难一年多

原来食管有个拦路的“口袋”

今年才43岁的潘先生(化名),一年前开始反复咳嗽、咳痰,还伴有进食时吞咽困难、喉咙异物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然而,从多家医院呼吸科辗转到耳鼻咽喉科,始终没有找到病因。无奈之下,他来到了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接受胃镜检查时,消化内科主任雷家才发现,潘先生距门齿(门牙)15-16cm处食管上段有一个憩室,也就是食管壁上有个向外突起的囊状物,形似一个“口袋”。吃进去的部分食物会掉进这个“口袋”,时间越长口袋里的食物就越多。

“长此以往,食管腔就被挤偏了。此外,这个‘口袋’堵在喉咙口,食物也不能顺利经过食管进入胃里。这不仅会造成患者日益消瘦,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引起食管炎、胃食管反流、肺病并发症,甚至增加癌变几率。”雷家才介绍。

内镜下开“人工隧道”

国内领先技术排忧解难

由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恢复时间也较长。在创新技术方面,复旦大学附属内镜中心开创了内镜经黏膜下隧道憩室中隔断离术(STESD)。该技术借助用于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POEM手术优势,在保留黏膜层的基础上切开憩室中隔,从而有效避免术后穿孔和感染。

对于潘先生的治疗,雷家才就采用了STESD技术。他通过无痛胃镜在患者的憩室上方2-3cm处切开黏膜形成一个“隧道口”,这个经口隧道正是STESD技术的关键与难点。“这个地方位于食管的第一狭窄处附近,操作空间非常狭小,稍有不慎就会误伤肌层,导致穿孔。”雷家才说。

在他的精细化操作下,顺利借助“隧道”切开憩室间脊的肌肉层,不仅保留了憩室表面的黏膜,又充分切开了憩室颈部的肌层。“操作的目的是打开憩室形成的‘口袋’,以便进入憩室的食物漏出来。”雷家才解释。

发病率较低

却呈年轻化散发趋势

整场手术虽困难重重,雷家才却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仅用37分钟就成功完成了手术。术后不久,潘先生就可以吃一些流食。大约两个月后,留在其食管裂口的金属夹会自行脱落,影响患者吞咽功能的“口袋”也会慢慢消失,并逐渐恢复到平整状态。

作为一种罕见病,雷家才解释,这个位于食管上段的憩室俗称咽食憩室,也叫Zenker憩室,开始于食管生理解剖的第一狭窄处附近,很多人也会在这里卡到鱼刺、枣核等异物。人群发病率仅为0.01%-0.11%,发病年龄多为60-70周岁。

“从临床诊疗来看,50岁以下的患者呈散点增加,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他提醒,患者发现憩室症状后,如果憩室体积小、症状轻,可以采用餐后多饮清水、颈部按摩等保守治疗;如果憩室体积不断增大,则应及时借助手术进行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已成功实施两例内镜下STESD技术,这也标志着其技术与国内相关先进技术已经同步。

作者:记者 杨威 通讯员 李媛媛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