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国际水路文化、看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各国“洋货”、开启小朋友“寻宝”活动……7月30日,中国水利博物馆推出“河海通济——国际水路文化交流展”,通过以物说事,探秘和解读水路文化、科技交流的故事。
此次展览旨在加强国际水文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该展在全球水博物馆联盟指导下、全国水利博物馆联盟支持下举办。
自古以来,我国水利建设疏通河道、加固堤防、调蓄水位、兴建枢纽等,除了防洪供水、农田排灌之利外,都兼有水运之利,江河与海洋的汇通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瓷器之路”发展,并在商品贸易的同时,促进了文化传播和交流。
以往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展览,多为展示我国通过水路输出海外的商品,而这次展览与以往不同,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它从独特的角度与视觉,展示输入我国的舶来品。展览从我国口岸城市征集了150多件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各国“洋货”,这些器物上面有外文、商标、年代、事件等有趣信息。观赏这些异国舶来品,可以发现水路贸易输出、输入商品过程中,国际文化元素和科学技术在不断相互吸纳、交融、进步。展览分为“国际水路往来忙”、“陶瓷交流历史久”、“西餐流行口岸城”、“舶来酒水之故事”“西医漂洋过海来”、“东西文化水路融”六个章节,通过比较研究,列举我国陶瓷文化、螺钿工艺传国外,国外珐琅、玻璃、西医等技术传入中国,展示了中华民族既有面向世界传播优秀文化的风范,也有包容吸收外来文化的气度。
值得一提的是,开展首日,现场吸引了各地观众来探寻异国风情文化,许多家长带孩子来参与“河海通济”寻宝活动,了解各种器物的用途,学习上面的外文,几十个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
朱思宇小朋友今年上四年级,暑期以来,他的妈妈带着他和妹妹打卡了不少博物馆,“但今天看的这个展览最令我印象深刻!暑假里不用出国,就能看到十几个国家的东西,太有趣了。”
“自古浙东运河从宁波入海,杭州、宁波是国际化城市,国际商贸旅游频繁。这个展览展出的器物国别多、数量大、文化标识丰富,专委会准备组织杭州国际社区的外国青少年来开展国际水文化研学活动。”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研学专委会负责人参观后说道。